和君咨询医药医疗事业部 史天一
印尼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世界第四人口大国,也是全球海外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其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为中医药的出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剖析中医药在印尼的市场现状、挖掘潜在发展机遇,为中医药企业出海印尼提供策略参考。
一、印尼中医药市场现状
1、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近年来,随着印尼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传统药材产品销量快速增长,早在2022年,印尼草药市场规模就已超9亿美元,且保持着5%的年复合增长率。在印尼各大城市的商业区,各类中医诊所、中药店随处可见,从常见的感冒咳嗽到慢性疾病的调理,中医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2、政策环境逐步开放
印尼政府对中医药的态度逐渐从谨慎接纳向积极推动转变。1992年9月17日,印尼国民议会通过了《第23号卫生法》,该法由总统签署,并将传统医药学列为通用药物,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范围的一种也得到更多支持;2008年,印尼医学委员会批准了《医疗针灸专科教育标准》和《医疗针灸专科能力标准》,这两部标准的颁布使针灸行业在印尼的发展走向规范化;2017年,印尼拥有注册中医师近2000名,印尼本地中医师约占8%。据2018年印尼卫生部统计,在印尼各地区共有45家针灸诊所,13家政府医院设有针灸科或提供针灸治疗。在印尼首都雅加达,有许多设有针灸科的综合医院。针灸科常见病种包括运动损伤、不孕、肥胖等。
印尼卫生部已经制定了传统医药发展的战略规划,鼓励传统医药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这为中药销售行业的注册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得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能够获得一定的政策保障和支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几年中,印尼政府对中医药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这为企业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等活动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印尼教育和文化部也支持成立中医学校和中草药研究所,并给予中医毕业生等同于西医专业毕业生的地位。
伴随着印尼全民医保的推广和深入实施,其医疗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并显著地提高了可支付能力,由于印尼政府对中医药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未来中医药也可能纳入全民医保体系,中医药企业出海印尼蕴藏新的机会。
3、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
印尼中药销售行业的产业生态已趋成熟,形成了覆盖全流程的产业闭环。从源头的药材种植、标准化加工炮制,到终端的药品生产与市场流通,产业链各环节均汇聚了一定数量的企业和机构。这样的产业布局为出海印尼的药企与当地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创造了沃土。
4、竞争格局多元复杂
在印尼中医药市场,本土企业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它们凭借对本地市场的深入了解和本土化的营销策略,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国际上,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的中医药企业都在纷纷布局印尼市场,竞争格局多元复杂。不过,中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在产品种类、技术研发和文化底蕴方面具有深厚优势,众多中国药企的产品已进入印尼市场,例如广州白云山中一、奇星药业已深耕印尼市场二十余载,如今,华佗再造丸、障眼明片等名优品种历尽千帆,已成为遍布印尼大街小巷药店的明星产品,成功“出圈”。
二、印尼中医药出海潜力
1、人口数量和结构奠定需求基础
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超过2.8亿人口,且人口结构年轻化,15至64岁年龄段人口约占60%。这一年龄段人群对健康和养生关注度较高,对中医药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产品需求旺盛。随着印尼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其消费能力和对高品质、天然健康产品的追求,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消费基础。
2、文化背景助力认知提升
印尼文化具有多元性,深受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儒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影响,这些文化对自然疗法普遍都较为认可。中医药作为一种自然疗法,与当地传统疗法如按摩、草药等有相通之处,易于被民众接受。
印尼是中药海外传播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五代后唐时期,就有华人移居印尼,中医药也因此传到印尼。郑和下西洋时期,中国与印尼交流进一步加深,促使中医药产业在印尼进一步发扬光大。自此经过千百年发展与传承,中药成为印尼传统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另外,印尼是海外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华人数量超过2500万,约占总人口的9.0%。华人对中药类产品认同感普遍较高,在印尼中成药市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印尼年轻人口数量庞大,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印尼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通过有效的文化传播和市场教育,潜力巨大。
3、政策利好创造发展机遇
除了前文提到的政府对中医药的开放态度和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印尼政府还鼓励外国投资,为中医药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据统计,印尼境内有数千种药用植物资源,其中不少品种在传统中医药中具有重要地位。药企可以在印尼投资设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开发和生产高质量的中药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印尼市场需求,还可出口,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而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印尼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还在不断深化,为中医药企业拓展印尼市场搭建更多的合作平台。
三、药企布局策略建议
1、严守法规质量红线
首先,计划出海印尼的药企需深入研究和密切关注印尼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专门的法规事务团队,确保企业的产品研发、注册、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符合当地法规要求,这是产品可以顺利出海的基础。同时要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到成品检验,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
2、洞察消费者需求,针对性地提供产品
中医药出海印尼,也需要针对印尼市场特点,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健康需求、用药习惯以及对产品的偏好,例如设计当地人喜爱的包装图案、开发出符合当地消费者偏好的剂型,提高产品的便利性和依从性;结合印尼常见疾病谱,如热带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研发具有针对性疗效的中医药产品。
3、文化转译和品牌传播
由于印尼和中国在文化上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将中医药产品和中医药文化转译成当地人能听懂的表述。在文化转译和品牌建设方面,可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向印尼民众普及中医药知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利用当地的媒体资源,包括电视、广播、社交媒体等进行广告和学术宣传,提高产品曝光度和消费者对中医药的理解。与印尼当地的医疗机构、药店、保健品店等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学术推广,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4、加强人才团队建设
药企可以与印尼当地高校、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既懂中医药知识又了解印尼市场的专业人才。引进熟悉印尼市场法规、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组建本地化的运营团队,为企业在印尼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四、总结
由于人口数量大、中医药在当地有一定文化基础,印尼市场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印尼本土和其他国家中医药企业的竞争。有计划出海印尼的中医药企业,需充分把握市场现状,挖掘潜在机遇,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策略,在印尼市场站稳脚跟,实现中医药在印尼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