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是我们人体重要的神经传导通路,堪称"信息高速公路"。
脊髓肿瘤是指在这个狭小管道内悄然滋生的异常组织肿块。这种肿瘤虽然不多见,但却悄然隐匿。
今天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脊髓肿瘤,希望大家能认识这种疾病,出现相似的症状能提高警惕,及早发现。
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脊髓肿瘤?
当肿瘤开始侵占脊髓空间时,脊髓发出的神经信号就会紊乱,身体就会发出警报。
大部分脊髓肿瘤在早期可能就是出现轻微的麻、痛、胀。
麻木感是最为常见的早期信号。四肢发麻的感觉像是被厚布裹住一样,从最初的双脚或双手发麻逐渐向上蔓延,有时连冷水、温水都感知不清了。
脊柱疼痛或放射性的神经痛不可忽视。脊髓肿瘤长到一定程度时,走路可能还不怎么疼,当平躺到床上时疼痛反而加重,叫平卧痛、夜间痛,睡觉时能疼醒,止痛药也难以缓解,要趴着或侧着才能缓解。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脊髓长了肿瘤。
力不从心。肿瘤压迫脊髓导致力量减弱甚至消失,手部的精细动作变得笨拙不灵活,比如扣扣子困难、抓不住杯子,走路不稳、腿脚沉重感,跌倒的风险逐渐增加。
大小便失控。小便憋不住或有尿意却排不出,大便干结费力甚至不知不觉渗漏出来,这已是相对严重的警示信号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出现的顺序和程度,与肿瘤在脊髓上的位置相关,比如发生在颈段的脊髓肿瘤,可能从肩膀、手臂麻痛开始,同时影响手臂运动和腿脚协调;胸段脊髓肿瘤多累及胸腹腰腿力量和感觉;腰骶段脊髓肿瘤会影响大小便控制功能及腿脚运动感觉。
随着肿瘤不断长大,脊髓受压迫的程度越来越严重,症状也会越来越重,医学术语叫进行性加重。
出现肢体疼痛、麻木感,很多情况下大家会以为是颈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特别是中老年人。颈椎病、腰椎病引起的疼痛休息一下一般能缓解,而脊髓肿瘤引起的疼痛休息后反而会加重。
对于身体,我们无法苛求它永不出错,但当身体发出信号,出现持续加重的麻木感、疼痛或无力,且无明确诱因,药物难以缓解,别再仅仅贴张膏药或吃片止痛药敷衍应对,不能想当然地自我诊断,及时就医甄别清楚是关键。
因为脊髓空间有限,肿瘤拖延越久,脊髓压迫越严重,神经恢复就越艰辛。
哪些检查有助于发现脊髓肿瘤?
要想发现脊髓肿瘤,清晰的影像学检查必不可少。
磁共振是首选检查。它能清楚地看见脊髓的内外结构,肿瘤位置及大小;能清楚地看到肿瘤与脊髓神经的关系,是确诊脊髓肿瘤的金标准。
必要时需要做核磁增强扫描,通过特殊显影剂对比,能够更敏感地检查出微小的脊髓内肿瘤。
相对于磁共振,CT和普通X光片的作用有限,它们对骨头可以观察得很清晰,但对软性的脊髓组织和肿瘤成像是不足的。
如果明确了脊髓肿瘤的存在,也不要过分恐慌。因为大部分脊髓肿瘤是良性的,治疗效果明确。
脊髓肿瘤该如何治疗?
彻底手术,解除压迫,是良性脊髓肿瘤首选治疗方法。
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精细入微,医生在显微镜下可精准地区分并保护好神经结构,以最小创伤完整切除肿瘤,极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良性脊髓肿瘤只要手术能完全切除,也就根除了。
对于恶性脊髓肿瘤,手术当时认为切得很干净,认为全切了,术后复查影像发现还有一点残留,这点残留有可能是肿瘤,也有可能不是,这种情况要密切随诊,术后三个月、六个月再次复查磁共振。
如果三个月或六个月以后复查发现残留没有了,说明不是肿瘤,是一种异常反应。如果残留病变变得更大了,毫无疑问,就是肿瘤了。
总的来说,良性脊髓肿瘤基本上可以做到全切,恶性脊髓肿瘤很难做到。
对于恶性脊髓肿瘤或无法手术全切的情况下,可考虑放疗来控制肿瘤增长。个别恶性脊髓肿瘤可采用化疗作为全身治疗手段。
术后要坚持随访复查,即便是良性肿瘤,若未能100%彻底切除干净,理论上也有复发的可能性,因此术后定期复查绝对不可省略。
另外,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术后疼痛和麻木的症状,可能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要着急。
术后症状没有立刻改善,不要盲目地认为是不是没有根治。我们要知道,神经恢复需要时间,受压的脊髓需要缓慢恢复,尤其是麻痛等异常感觉,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
上一篇:原创 坚果是人类的健康伴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