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医生们对这一疾病的防治策略也在不断更新。2023年11月,一种全新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PREVENT模型问世。这一模型的出现,为评估患者是否需要使用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提供了更加精准的依据。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的药物。自上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关于何时开始使用他汀类药物,医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2013年推出的PCE模型,建议对10年内心血管事件风险达到7.5%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然而,随着PREVENT模型的引入,这一门槛可能发生改变。
PREVENT模型基于更大、更现代化、更具多样性的美国人群数据,综合考虑了慢性肾病、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影响。研究显示,当使用7.5%的风险门槛时,PREVENT模型评估出的适用人群显著减少。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更低的风险门槛:3%、4%或5%。其中,若将门槛设定为3%,适用人群将与旧模型相当。
为什么要降低风险门槛?这是因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与风险评估的精准度密切相关。根据权威研究数据,结合生活方式干预,他汀类药物能够将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5%至40%。而PREVENT模型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实际风险,从而帮助医生更科学地决策。
然而,他汀类药物并非毫无副作用。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肉疼痛,更需关注的是其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数据显示,大约3%的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在10年内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这使得医生在权衡利弊时,需要更加个性化地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有专家指出,尽管新模型和低门槛可能让更多患者受益,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应该使用他汀类药物。“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平衡点,使收益超过风险,”一位心血管专家表示,“这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个体价值观的体现。”
目前,关于PREVENT模型的临床应用,美国心脏协会和心脏病学会预计将在明年春天发布相关指南。无论最终门槛如何设定,这一模型的核心目标始终是确保“合适的人”获得“合适的治疗”。
对于普通人来说,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仍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胆固醇等风险因素的人群,建议与医生深入沟通,评估是否需要药物干预。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