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这里,年轻力壮也未必安全!旅游保命指南来了
创始人
2025-08-23 18:27:06
0

暑假是旅游旺季,很多人怀揣着对远方的憧憬踏上旅途,在众多目的地中,高原以其神秘壮阔的风光脱颖而出,成为众多游客的心头好。然而,在你被绝美风光震撼之时,一个看不见的“高原刺客”——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可能正悄然逼近。

头痛欲裂、恶心呕吐、甚至危及生命……它绝非“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小毛病。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高原反应,以及如何对抗“高反”,让高原旅途更加愉悦安全。

图源:图虫创意

高原反应是什么?

本质:当人体快速进入海拔2500米以上高原,低氧低压环境超出身体适应能力,引发的一系列不适反应。

核心诱因: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身体各器官组织无法立即获得充足氧供。

轻度(常见,一般可自行缓解)

头痛(最常见且突出)

头晕、乏力

恶心、食欲不振

心慌、心跳加快

失眠(入睡困难、易醒)

中度(需重视并处理)

头痛剧烈,普通止痛药效果不佳

显著恶心、呕吐、腹泻

明显气短,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

严重乏力,活动能力显著下降

口唇、甲床发绀(青紫色)

重度(紧急!立即下撤就医!)

高原肺水肿:静息时严重呼吸困难、咳嗽(可能咳粉红色泡沫痰)、胸闷窒息感、极度乏力、皮肤湿冷青紫。

高原脑水肿:剧烈头痛且呕吐、步态不稳像醉酒(共济失调)、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出现幻觉。

图源:图虫创意

哪些人更容易中招?

速度是关键:上升速度过快(如几小时内急速攀升)是最大诱因。

个体差异大:任何人初上高原都可能发生,与平时体质关联性不绝对。但以下人群风险稍高:

既往有严重高原反应病史者。

有心肺疾病(如心衰、慢阻肺、严重贫血)、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睡眠呼吸暂停者

过度疲劳、感冒发烧或剧烈运动后立即进入高原者。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不要急速进入高原,可以循序渐进进入高原,阶梯性适应高海拔为最佳选择。

误区澄清:年轻力壮者未必更安全,年龄因素本身并非绝对保护或风险

图源:图虫创意

如何预防高原反应?

循序渐进,切勿直飞高海拔

尽量选择低海拔城市中转,逐步适应海拔升高。如果一开始就从平原城市飞抵高海拔地区,风险极高。

提前准备好药品

建议前往高海拔徒步时,可以准备乙酰唑胺、布洛芬、芬必得、地塞米松等药品。也可适当准备便携式氧气瓶和鼻吸氧气袋。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体质不同,需要遵循医嘱携带自己的常用药,切勿自行滥用镇痛药、安眠药!因为可能掩盖症状或抑制呼吸。

均衡饮食

选择易消化食物,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供能效率高)。

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

刚到高原时不要猛走、不要跑动,也不要背负过重,保持身体平稳适应,量力而行,以减轻心脏负担,徒步时采用腹式呼吸。

防寒保暖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并且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一定要注意身体尤其是头部的保暖,前两天尽量不要洗澡洗头,谨防感冒,睡觉时可抬高头部。

发现症状立刻下撤

高反一旦严重,不要“硬扛”,下撤到低海拔是唯一有效的救命方法。

图源:图虫创意

遭遇高原反应,如何应对

轻度症状

立即休息!停止活动,避免继续爬升。

吸氧:如有条件,低流量吸氧(1~2L/分钟)可显著缓解症状。

对症处理:头痛可酌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密切观察:症状无缓解或加重,按中度处理。

中度症状

严格休息,积极吸氧。

考虑使用乙酰唑胺治疗(需遵医嘱)。

如症状持续数小时无改善或恶化,必须下撤!下降300~1000米通常效果显著。

重度症状(肺水肿/脑水肿)

这是危及生命的急症!

立即下撤!这是最核心、最有效的救命措施。每下降500~1000米,症状可显著改善。

高流量吸氧(如条件允许)。

紧急寻求专业医疗救援!在转运下撤过程中持续吸氧。

绝对卧床,注意保暖。

高原之美,值得敬畏

科学认识高原反应

做好充分准备与预防,掌握应对方法

能让你更从容地拥抱壮丽山河

健康是旅途最宝贵的行囊

愿你的每一次高原之行

都能平安尽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介绍一个治疗“鼻息肉”的方子 导读:今天介绍蔡福养先生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经验 — 苍耳子散及其加减。 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病之一。 在鼻...
中轴中顶,集厨房、客厅、卧室于... 大家好,我是老杳,一个理想主义者。对于长途自驾游来说,改装露营车需要具备的三大基本生活功能就是能做饭...
咖啡因:头痛救星还是罪魁祸首?... 你是不是也试过,早上没喝到那杯心心念念的咖啡,脑袋就开始隐隐作痛?或者有时候,多喝了几杯咖啡,反而觉...
【警惕】100多天蛋鸡拉“纸壳... 100来天的蛋鸡出现零星伤亡、拉黄褐色稀粪、肝脏破裂的现象,用中药效果不大,加抗生素有效果,但后期死...
认识皮肤的“记忆”—成都医肤大... 当我们的皮肤受到一定深度的损伤后,修复的过程往往不会无声无息,而是会留下一份独特的“记忆”——瘢痕。...
健康科普 丨 走出焦虑,找回健...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莫名地紧张不安;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袋里...
孙淑华医生:乳腺增生会有那些表... 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主要与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了解乳...
今日立秋,吃好三样,喝好三样,... Hi,大家好,我是梦琳,每天致力于分享美食养生,健康食谱! 不知不觉,今天已经是立秋了,今年的末伏刚...
脑瘤患者一般能活多久? 脑瘤患者一般能活多久?具体能够活多长时间,一般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以及严重程度然后结合积极治疗后的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