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到来,疫苗接种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根据最新数据,美国幼儿园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在2024-2025学年出现了下降,与此同时,因疫苗接种不足导致的疾病案例也有所增加。例如,仅在今年截至8月6日,美国就报告了1356例确诊的麻疹病例,这一数字令人担忧。
家长对疫苗的犹豫并非新鲜话题,但它对医生的挑战却愈发严峻。作为儿科医生或全科医生,如何与这些犹豫的家长沟通,成为了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一环。以下是几位医生分享的经验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发。
重复、种下信任的种子
加州的一位医生曾遇到一个特殊案例:一对准父母对乙肝疫苗持怀疑态度,并拒绝给新生儿接种疫苗。尽管医生详细解释了乙肝病毒的传播风险以及接种疫苗的必要性,但他们仍然认为疫苗是“商业驱动”的结果。
面对这种情况,医生采取了坚持不懈的沟通策略。他反复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孩子接种疫苗的经历,最终赢得了家长的信任。这位医生表示:“即使当下无法说服家长,也要种下一颗信任的种子,让他们逐渐接受科学的观点。”
理解家长的恐惧与信息来源
德州的一位医生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母亲拒绝为孩子接种疫苗,理由是“疫苗会让孩子变成磁铁”。这位医生追溯了这一观点的来源,发现它来自社交媒体上关于新冠疫苗的谣言。
针对这一情况,医生不仅解释了疫苗的成分和安全性,还指出了社交媒体谣言的错误性。通过耐心沟通,这位母亲最终愿意让孩子接种部分疫苗。医生强调:“与家长建立信任,找到共同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观察身体语言,逐步解决问题
密西西比州的一位医生提到,家长的身体语言往往是疫苗犹豫的信号。例如,当谈到疫苗时,家长可能会表现出紧张或防备。他会通过询问家长的顾虑,并逐步澄清他们的误解。
有时,医生会选择优先解决家长较少抵触的疫苗问题,而暂时搁置较为敏感的疫苗。这种“逐步推进”的策略可以在不激化矛盾的情况下,帮助孩子尽可能完成接种计划。
自信沟通,假设家长会说“是”
威斯康星州的一位医生提到,他采用“预设肯定”的方式进行沟通。例如,当孩子需要接种疫苗时,他会直接告诉家长:“今天是接种疫苗的好时机。”如果家长表现出犹豫,他会详细解释疫苗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关疾病的风险。
这位医生强调,很多家长对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缺乏了解,这可能是他们犹豫的原因。因此,医生在沟通时不仅要提供科学依据,还要耐心回答家长的所有疑问,切忌草率或敷衍。
暖心总结:疫苗沟通的艺术
疫苗接种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沟通的艺术。医生需要理解家长的担忧,从科学事实出发,结合个人经验,耐心解释、逐步推进。最重要的是,在沟通中展现关怀与尊重,让家长感受到医生的诚意。
新学期已经开始,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科学和耐心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