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光,男,34岁,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擅长治疗男性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慢性附睾炎;女性下尿路综合征、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反复发作泌尿系结石、反复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外科教研室教学秘书、任职北京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男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房山区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
我是来自房山区中医医院泌尿外科的一个平凡的医生,从手术台前的全神贯注到三尺讲台的谆谆教诲,从抗疫前线的无畏逆行到救灾现场的争分夺秒,我用七年从医生涯,以“大医精诚“为精神坐标,在临床、教学、抗疫、救灾四大战场书写着当代青年医者的使命担当。
一、精研岐黄之术 淬炼外科匠心。
“每台手术都是与生命的郑重对话”,这是我始终恪守的职业信条。作为泌尿外科的青年骨干,近两年平均每年完成91个独立夜班,急诊手术20余台。在临床工作中对病人做到细致入微。曾有位83岁高龄的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中毒休克患者辗转多家医院被婉拒,我顶住巨大的压力,为患者解除输尿管梗阻,建立尿液通路,患者终于转危为安,手术室的无影灯见证了年均百余台手术的坚守,更映照着病房里那些温情的场景:为聋哑患者手绘手术示意图,用手机翻译软件与外籍患者沟通病情……在中医方面,通过古代医家结合现代研究,尤其擅长治疗男性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慢性附睾炎;女性下尿路综合征、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反复发作泌尿系结石、反复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之余,还承担科内质控任务,每年约1千人次的终末质控,提升了科室的病案水平。正是这般“技术硬实力“与“人文软关怀“的交融,让我多次获得院“优秀青年医师”“先进个人”等称号,更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在学术攀登的道路上,我始终保持着“临床-科研”双轮驱动的进取姿态。参与编撰人卫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材,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概论》、《中医外科学》、《外科学》教学大纲制定。坚持进行手术录像复盘,用“案例推演+情景模拟“的创新模式,提升自身临床技能。
二、白衣执甲逆行 筑牢生命防线
2020年6月,新发地疫情突如其来。我接到驰援通知的那一刻,主动请缨,进驻丰台高风险区的首日,在38℃高温中采集核酸,防护服内的刷手服能拧出汗水,N95口罩在脸上勒出紫红色压痕。转战洪寺隔离点红区后,主动申请进入红区。为保障隔离人员健康,建立“一人一档案”。对自己分管的楼栋从医疗到生活上全面负责,缓解隔离人员的焦急情绪,对存在困难的隔离人员细心帮助,常常因为突发的情况,反复穿起防护服进入隔离点解决隔离人员的实际困难。
三、薪火相传育桃李 守正创新续华章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外科教研室教学秘书,我将“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贯穿教学始终。面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留学生,设身处地为留学生着想,留学生汉语水平较差,我就穿插英文来解释中医学术语,我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用《外科风云》影视片段讲解无菌原则,拿球队比赛来比喻手术团队协作,让晦涩的《中医外科》化作生动的情景剧。坚持传统与现代交融,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教学管理方面,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反馈,促进交流,参与基于移动平台式的临床医学院教研室建设探索与实践,简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多次荣获“优秀教师““优秀教学管理者”。
四、迷彩映照初心 洪流彰显本色
身为区医疗系统民兵应急分队成员,对民兵的训练进行保障,日均处理病患40余起,2023年房山特大暴雨灾害中,响应医院政策,转运危重患者。夜间坚守岗位,为医院安全及医疗保障倾尽全力。
五、结语
从临床新秀到讲台教师,从抗疫先锋到救灾勇士,我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大医精诚”的丰富内涵。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我始终恪守:“这不仅是职业身份,更是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的终身践行。”在医学攀登的征途上,我会正以仁心为笔、担当为墨,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医者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