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武威8月26日消息(记者魏晋雪)“天梯山石窟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源头,而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则是天梯山石窟的继续和发展,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标志。”8月25日,“笔墨入山河·大家祁连行”活动行程继续,在天梯山石窟,该石窟保护研究所宣教部副主任王芮如是介绍。
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系我国首个由君主主持开凿的石窟。其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城南60公里处的张义镇灯山村,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沮渠蒙逊时期),距今有1600余年的悠久历史,被史学界尊誉为“石窟鼻祖”“石窟源头”。
丝路石窟走廊(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天梯山的整个山势就跟云梯一样,通向美好的未来,仅听名字就给人无限的遐想和希望。”首次登临天梯山的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干对所见所闻赞不绝口。“尤其是看到胁侍菩萨,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生动、这么有人间烟火气的菩萨雕像。”王干说。
胁侍菩萨(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天梯山石窟目前开放的是第13窟,也是最大的洞窟,窟中的释迦牟尼造像高28米,依山面水而坐,右臂前伸,脚下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武威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黄羊河水库(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近年来,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实施了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共计修复壁画、塑像729件,其中壁画300余平方米,塑像70余尊,为再现天梯神韵、凉州佛光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