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从南京来石台游玩的施程燕举着手机,看着镜头里孩子们扑腾一下跳进水里,然后对着镜头说:“你看这水多清!吹着山风,太惬意了”。随后,她把视频发到网络平台上,配上文字:“天然的游泳场,值得来!”施程燕在视频里啧啧称赞的地方是大演乡新唐村的一条小河。
这条藏在皖南群山中的小河,两年前还只是用于灌溉塥堰的水利设施。如今,在网络上搜“石台玩水”,十条有八条讲的是这儿— —浅水区,孩子套着游泳圈嬉水;深水区,大人仰漂看云,还有西瓜泡在溪水里“冰镇”,好一幅惬意的消暑图。
“没花一分钱推广,全是游客自己‘种草’。”新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宏颖掏出手机翻记录,从7月中旬开始,抖音、小红书上等平台上“新唐村”话题像长了脚,从几百条涨到数千条。最多的一天,2000多人涌进这个小村落,各地牌照的车排到了国道上。
这泼天的流量不是凭空来的。站在香口大桥上往下看,秋浦河的源头——公信河,带着牯牛降山脉的清泉奔流直下,与秋浦河另一条支流鸿陵河在此汇聚,加上84.68%的森林覆盖率,让这里成了“天然空调房”。随着德上高速、池祁高速相继通车,石台融入长三角“3小时交通圈”,新唐村恰处省道交汇处,游客下了公路就能到“网红水坝”——金家塥堰。
图为游客在大演乡新唐村“网红水坝”金家塥堰游玩。
“ 前两年夏天也有人来,但不成气候。”唐宏颖回忆道,2022年夏天最多一天来过几十人,今年端午后突然“破圈”。社交媒体像一阵东风,让藏在深山的野趣,成了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水能聚人,更需善治。“人从众”热闹的背后,考验的是治理智慧。“刚开始红火时,让人又喜又愁。”唐宏颖笑道,7月初游客曾多到没地方站,溪边垃圾也多起来。一拨又一拨的客流涌进溪谷,该如何保障游客安全、保护环境卫生,让“网红”变“长红”?石台县、乡、村迅速行动,研究解决方案。第二天,“红马甲”蹲在溪边提醒:“小朋友,把游泳圈套好哦!”曙光救援队队员和10多名志愿者参与轮班,从早上8点守到傍晚6点半。交警开始现场指挥交通,还有医生带着药箱在溪边待命。
最头疼的是停车问题,刚开始有游客乱停车,乡道被堵得水泄不通。大演乡召开新唐村全组十几户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了以乡道停车为主、村民家停车为辅的方案,并统一了停车收费价格。现在,沿溪步道新划了100个车位,加上村民家97个停车位,堵车情况大大减少。从芜湖来的一名游客说:“我在村民家停车,10块钱随便停多久,还能换衣服上厕所,很方便。”
傍晚,位于金家塥堰附近的烧烤摊前已经围满游客,在统一定制的白色遮阳棚下,冰饮冒着寒气,游泳圈摆得整整齐齐。“为避免乱要价,村里定了指导价,没想到规范了生意更好做!”摊主唐钦成边翻烤串边说,现在一天能挣七八百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不只唐钦成吃上“旅游饭”,村里的老房子大都被改成了民宿,土鸡蛋、山野菜也成了抢手货。
从“游客来了”到“村民富了”,大演乡打算抓住这波“流量”,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把玩水项目、民宿、特产店等整合起来,让大家一起干,把山水资源转化为村民增收的“幸福泉”。
来源| 池州日报 通讯员:江雪飞 丁希慧 徐敏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