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积水潭医院心理行为医学科
编辑 | 原野
“假期过得不错,可孩子却迟迟无法进入开学状态。”近日,心理行为医学科门诊,不少家长有类似的困扰。有的孩子直言“不想上学,没意思”,有的则情绪烦躁、睡眠不佳。
从放松的假期模式切换回规律的学习生活,孩子们需要一段心理缓冲期来适应变化。在此,为各位家长提供一份实用的家庭心理调适指南。
第一步:留意孩子的情绪信号
面对开学,孩子出现轻微的情绪波动是正常的,尤其是即将进入新环境或面临学业压力加大的学生。每个孩子表现焦虑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直接拒绝上学,有的则表现为易怒、身体不适或拖延作业。
家长第一步要做的不是急于纠正,而是理解。可以找一个轻松的时间,用这样的问题开启对话:“我发现你这几天好像有点烦,是不是对开学有些担心?”请记住,倾听的关键在于不急于给出解决方案,先让孩子感受到被接纳。
第二步:逐步调整生活节奏
身体节奏会影响心理状态。不妨用几天时间,帮助孩子逐步调整生活节律:
作息微调:提前30分钟睡觉和起床,避免开学后作息突变。
饮食同步:按上学时间安排三餐,让肠胃提前适应。
屏幕管理:与孩子商量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制定开学后的使用规则。
重要的是让孩子参与制定计划,而不是被动接受。例如询问:“你觉得每天什么时候交手机比较合适?”给予选择权能有效减少亲子间的权力争执。
第三步:提前进入开学状态
未知往往带来焦虑,具体则令人安心。熟悉的学习用品、书包、课桌,乃至校园和同学,都能唤起积极的回忆,帮助孩子适应新学期。比如,有家长会带孩子提前去学校周边散步,找回熟悉的感觉。
第四步:持续提供情绪支持
如果孩子持续情绪低落或身体不适(无器质性问题)超过两周,拒绝上学的情况加剧且无法通过沟通缓解,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