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甲状腺超声技术的普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检出率显著上升。许多患者确诊后,常抱有这样的疑问: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低危癌吗?【昆明中研医院甲状腺专家】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认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指肿瘤最大直径≤1 厘米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本身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 85% - 90%,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生长缓慢,预后较好。微小乳头状癌作为其中特殊的一类,发病机制与基因突变、遗传因素、放射性接触、碘摄入异常等因素相关 。由于肿瘤体积微小,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是在体检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
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被视为低危癌的原因
生长缓慢,侵袭性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通常生长较为缓慢,对周围组织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的侵袭能力较弱。在没有出现转移的情况下,很多患者即便不进行积极的手术干预,病情也能长时间保持稳定,部分患者的肿瘤甚至会出现自发消退的现象。有研究追踪观察发现,部分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在定期随访过程中,肿瘤大小多年未发生明显变化,也未出现相关症状。
治疗效果好,预后佳:对于确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无论是采取手术切除,还是进行密切观察随访,患者的总体预后都相对较好。手术治疗方面,通过甲状腺腺叶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术,能够有效清除病灶,术后配合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大量临床数据表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10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显著高于许多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即便不选择手术,仅进行密切的超声和甲状腺功能监测,在病情进展时再干预,也能保证患者较好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转移率相对较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虽然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但相较于较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其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研究显示,部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在初诊时并未发现淋巴结转移,且在后续的随访过程中,也未出现转移情况。这意味着,在肿瘤尚未发生转移的阶段进行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
三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存在的潜在风险
尽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存在上述低危特征,但它依然是恶性肿瘤,存在一定风险。部分微小乳头状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即便肿瘤体积小,也可能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至肺部、骨骼等部位。此外,在随访观察过程中,肿瘤可能出现体积增大、侵犯周围组织或发生转移,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增加后续治疗难度和复发风险。长期的观察等待还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生活质量。
四
综合评估,个体化判断
判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否为低危癌,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除了考虑肿瘤大小、位置、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外,还需结合患者年龄、合并症、心理状态等个体化特征。对于低危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可选择主动监测,定期复查甲状腺超声和甲状腺功能;而对于存在高危因素,如肿瘤靠近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或已有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心理压力过大难以承受观察等待的情况,则建议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在多数情况下表现出低危特性,但因其恶性本质,仍需谨慎对待。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全面了解自身病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