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今年65岁,最近一段时间每天夜里会起来3.4次,有时候排尿还伴有刺痛感,严重影响睡眠,早上醒来后整个人异常疲劳。家人让他去医院检查,他只说年纪大了都会这样,家人也没再强求。
直到上周,他外出散步时突然晕倒在地上。去医院一查发现是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此次晕倒正是肾功能损伤所致。他身上出现的频繁排尿症状,正是肾脏损伤的信号。但他没有及时抓住信号,以至于让病情持续发展下去。
这个结果令老刘悔不当初,如果自己出现症状时就及时就医,也不会发展至此,但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一、夜尿多是病?几次才算正常?
尿液是在肾脏内形成的物质,原尿在肾小管重吸收作用下剩下水、无机盐、尿素以及尿酸,从而形成尿液。
夜尿是指夜间睡眠期间的起夜次数,没有起夜说明肾脏过滤功能较强,尿液产生的数量也比较少,或是本身夜间饮水量少。而夜间会起夜的人,说明肾脏对水分吸收能力较弱或是饮水量较多。无论是否有夜尿,一定程度上都代表着健康,只要是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饮水量都是正常的。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在1.5~2L之间,每天上厕所约5~6次,夜间在0~2次。
国际尿控协会将夜尿症定义为夜间醒来排尿≥1次,我国相关共识则认为夜间起夜≥2次为夜尿症。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一般认为夜间起夜0~2次均属于正常情况,年轻人则0~1次属于正常范围。
如若近期夜间频繁起夜,首先需要考虑是否睡前摄入了大量水分。如若起夜次数较多,且每次排尿量较少,则需要考虑是否有精神紧张、失眠、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因素。也可能与前列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控制不良相关,并不是所有的夜尿增多都与肾脏疾病相关,建议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
二、小便异常,或是疾病“警报”
尿液很多时候可以作为健康的“晴雨表”,如若尿液出现这几个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1、血尿
尿液的颜色会受到饮水量、药物、食物以及疾病因素影响,在排除摄入甜菜根、利福平等药物后,尿液呈异常的红色,需要警惕可能与泌尿系统损伤、肾病相关。
2、尿痛
排尿时尿道、会阴处出现疼痛、烧灼感,多提示尿道炎、膀胱炎,或是尿道结石在排出时刺激尿道引起疼痛。
3、泡沫尿
在排尿较急的情况下,尿液上方可能会因为冲击力而产生泡沫,但这些泡沫很快会消散。如若尿液上方出现久久不散的泡沫,需要警惕可能与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病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疾病所致的泡沫尿相关。
4、尿异味
尿液出现异常的烂苹果味,多与糖尿病相关。糖尿病患者脂肪代谢时会产生丙酮、乙酸等物质,这些物质扩散到血液后,会让呼吸、口腔以及尿液都透有烂苹果味;如若尿液带有腥臭味,则与尿道系统炎症相关。
三、一洗澡就想“尿尿”,到底为啥?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洗澡的时候总是抑制不住尿意,那个水声犹如排尿闹钟一般。调查显示,62%的人有洗澡时排尿的经历,其中有14%的人表示经常会这么做,男女都是如此,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主要与四个原因相关:
一是洗澡时的水流会对皮肤带来持续性刺激,当水流流过膀胱附近区域时,会让相关神经出现反射。这些信号传递到大脑时,会刺激排尿中枢产生尿意。且水流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排尿声,会进一步刺激排尿中枢产生尿意;
二是洗澡水的温度往往高于体温,水流到身上时会让血管、肌肉放松,膀胱也会得到放松。而膀胱在放松之后,会让储尿能力短暂下降,从而产生尿意;
三是洗澡时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放松状态下,这个时候身体的血液循环速度较快,副交感神经会随之变兴奋,也会促进膀胱比尿急收缩、尿液排出;
四是洗澡前饮水让膀胱处于充盈状态下,洗澡时的一些生理性刺激会让人更想排尿。
但是一般不建议女性在洗澡时站着排尿,因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站着排尿会影响盆底肌肉收缩,容易让排尿变得不顺畅。且没有及时清洗干净的话,很可能会导致感染。
排尿是身体正常的生理反应之一,通过排尿可以看出很多问题。日常如若发现自己身上有排尿异常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拖。
参考资料:
[1] 《晚上频繁起夜是因为肾不好……是真是假?|谣言终结站》.健康中国2024-11-05
[2] 《肾内有疾,喝水知道!喝水后小便有4个表现,当心是肾病“露出马脚”!忽视的人迟早吃大亏》.家庭医生2025-05-26
[3] 《帮朋友问 | 一洗澡就想“尿尿”,到底为啥?》.广州卫健委2025-06-1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