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常年服药,花费巨大,却始终难以稳定,甚至出现反复波动。
其实关键矛盾在于“肝阳上亢、肾水不足”,肝肾阴阳失衡,导致虚火上扰、气血逆乱。
凡是顽固性高血压,往往不只是肝的问题,而是肝肾同病、阴阳两虚。
尤其人过中年后,肾阴自然亏耗,水不涵木,肝阳失去制约,便会亢逆上行。这种情况不是单纯降压就能解决的,若不调补根本,反而越压越虚。
在此之前若及时调治,尚可平稳控制;若病程已久,肝肾已损,即使用药,也难复全效,只能求其平衡。
那么,在治疗过程中,如何既平肝潜阳,又滋肾涵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好比既要平息一场上涌的风火,又要从下方补充亏耗的水源,既要治标,更要固本。
肝阳之所以上亢,是因为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肾水之所以不足,又与脾土不运、精微不化有关。因此,降压并非一味镇肝,更要滋肾、健脾、调中。
若只顾清热平肝,不顾培补下元,则越降越虚;若只顾滋补肾阴,不顾运中焦、化痰浊,则药力难以吸收,反而助湿生滞。
如何才能实现“肝肾同治,阴阳同调”?这就需要在中药配伍中讲究方法。
组成: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枸杞子、山茱萸、怀牛膝、茯苓、泽泻。
用法:水煎分服。
本方配伍之妙在于,天麻、钩藤专入肝经,平抑肝阳;石决明质重潜阳,引火下行;枸杞子、山茱萸直入肝肾,滋阴填精;怀牛膝引血下行,强健筋骨;茯苓、泽泻健脾渗湿,疏通中下二焦,使补而不滞、降而不瘀。
诸药合用,既清上焦之风阳,又补下焦之阴水,中焦得运,水升火降,气血自和。
根据血压水平和体质情况,辩证加减后可连用1-3个月,并配合低盐饮食、情绪平稳、适当运动、避免熬夜。若能坚持,不仅血压可渐趋平稳,整体精力、睡眠及头晕头痛等症亦将改善。
高血压非一日之成,调治亦非一日之功,唯有从本而治,方能持久安宁。
(本文中所涉及的中药方剂,根据中医理论于临床实践中总结所得,仅为分享中医学术观点之用,绝非医疗建议。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病情不相同,切不可照搬方剂自行用药。如有需要,请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在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