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女篮亚洲杯的赛场上,中国女篮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主帅宫鲁鸣的执教因此引发广泛争议。他的执教风格、战术决策以及对球员的使用等多方面暴露出问题,这些问题深刻影响着球队的未来发展。
问题1:在人员使用上,弃用核心球员李梦成为最大焦点。李梦被视为球队外线的核心,实力不容小觑。她在WCBA赛场的场均数据达到21.3分、4.8次助攻,曾在上届亚洲杯决赛的某一节里独得17分,帮助球队破解日本队的紧逼防守,表现颇为惊艳。然而此次她却因一些非竞技因素被排除在外,官方将之归结为“状态下滑”,但内部消息透露她被排除的原因更接近“训练迟到”“化妆时间过长”和“个性较强”等。李梦的缺阵使球队的外线火力大幅下降,对阵日本时球队的三分命中率仅有19%,远低于对手的47%,进攻端的火力被严重压制。
问题2:临场指挥方面,宫鲁鸣也遭到广泛质疑。在与日本队的半决赛中,组赛阶段有着15分10助攻高效表现的王思雨,竟仅获得10分钟出场时间,而发挥相对平平的杨力维却获得首发机会。比赛中,日本队在第三节打出17:8的高潮时,他未能及时暂停;末节追分阶段也未能及时调整战术,主持解说和球迷都认为暂停形同虚设,战术调整显著滞后于场上形势。
问题3:重用争议球员李缘也引发了外界对他用人偏见的质疑。身为宫鲁鸣的山东老乡,李缘被委以控卫重任,但在半决赛仅贡献4分、伴随3次失误;防守端还被对手田中心单节5记三分打爆。相比之下,王思雨和杨舒予在同一位置的表现更为出色,却被边缘化。此外,李缘身高仅1米72,在现代篮球中处于劣势,三分命中率仅16%,而宫鲁鸣却坚持称她是“女篮旗帜人物”,此说法让许多人难以接受。
问题4:战术体系上,宫鲁鸣固守双塔战术,与现代篮球趋势脱节。韩旭与张子宇组成的双塔移动缓慢,面对日本队的“小快灵”打法被彻底压制。日本队通过快速传导球制造外线空位,三分投射效率显著提升,34次投篮中命中16记,中国队则以23次出手仅命中6记来应对。与此同时,潘臻琦、翟若云等锋线球员被弃用,贾赛琦甚至仅获1分钟上场,内线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锋线资源却被浪费在边缘位置上。
宫鲁鸣的执教困境本质在于传统执教模式与现代篮球之间的冲突。他过于迷信身高优势,在用人上偏向亲信和熟人,管理上缺乏科学决策并拒绝接受外界质疑,未能完成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若不及时调整,中国女篮在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等未来赛事中势必会面对更大的挑战。希望球队能尽快在战术和用人层面实现改革,重新找回应有的竞争力与巅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