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寺庙,多如星辰。提起“文殊院”,多半人眼前浮现的,是成都那座声名赫赫的庙宇。它位于闹市之中,香火鼎盛,几乎成了游客必去的所在。然而,鲜有人知,在大西北的兰州城里,也静静地伫立着一座同名的古寺,宛如尘封的玉石,被岁月磨去锋芒,却仍暗暗发光。
这座兰州的“文殊院”,安身于城关区山字石街,就在省政府的近旁,可谓地段显赫。然而奇怪得很,它却几乎无人问津。翻开旅游攻略,搜寻游记影像,少有人提及它的名字。外地人到兰州,纵使脚步在城中心徘徊,也常常不知身边竟隐匿着这样一处古寺。
不仅如此,即便是许多兰州本地人,对“文殊院”也知之甚少。问起其所在,往往换来的是迷茫的眼神。倒是“左营庙”这个称呼,在老兰州人口中更为常见。此一别名,正是由来有自。
追溯往昔,寺庙肇始于明代,彼时唤作“禅院”。历经风霜雨雪,几度衰败。清代两度扩建,使之再度繁盛。然而到了清末,寺庙已然破落。正此时,左宗棠出镇陕甘,行至金城,目睹破败,不免叹息。于是他慷慨解囊,重修旧院。百姓感念其恩,遂唤其为“左营庙”。时至今日,旧名新称并行,却恰恰折射出这座寺庙复杂的命运。
步入寺中,山门首先映入眼帘。它并不恢宏,倒有几分古拙之气,似乎在低声述说着往昔。穿过山门,是天王殿。四大天王塑像森立,各具神态,怒容与庄穆并存,仿佛随时会跨出殿外,护持一方安宁。再往深处,大雄宝殿赫然在目,供奉着慈眉善目的释迦牟尼佛。院落虽不宽阔,却三进两院,紧紧镶嵌于民居之间,正所谓“闹中取静”。世人奔忙于红尘,而这里却保有一片清凉。
兰州的“文殊院”无论如何比不上那些名震遐迩的庙宇,规模不大,香火也不旺。但它自有一股冷峻而真切的魅力。在这片宁静中,浮躁的心渐渐安定;在古钟的回荡里,历史的回声隐隐传来。
旅行者若能暂时放下追逐名胜的执念,转而走入这小小古寺,或许会在这份静谧里,找到另一种与兰州对话的方式。人与庙、人与城,都能因这一场偶遇而多出几分理解与体悟。
愿所有行走在路上的人,不论所见繁华还是冷清,都能从中觅得片刻安宁,收获属于自己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