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以及孙颖教授、唐玲珑教授牵头,联合全球17个国家/地区50位顶尖专家,共同制定的《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国际指南及图谱》(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该指南分为原发灶与颈部两篇,同时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将为全球鼻咽癌患者带来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治疗。
论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5)00326-2/fulltext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25)00327-4/fulltext
鼻咽癌的根治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因此,照射范围(即靶区)的确定十分重要。如果范围过小,容易漏照肿瘤造成复发;范围过大,肿瘤周围的重要器官如脑干、颞叶、中耳、视神经会发生损伤,导致头痛、记忆力下降、听力下降、视力下降等放疗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初治鼻咽癌通常不适合手术,难以获得术后大体病理标本以精准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导致全球各医疗中心在鼻咽癌照射范围勾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亟需通过全球合作,建立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同时兼顾区域医疗资源差异的国际临床指南,以统一治疗规范,提升照射范围的精准度,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全球协作,破解八大核心难题
《指南》由马骏院士担任主席,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Melvin Chua教授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教授担任共同主席,邀请美国Quynh-Thu Le、Sue Yom、Nancy Lee,加拿大Brian O'Sullivan、Shao Hui Huang,法国Pierre Blanchard,英国Kevin J Harrington,荷兰Frank Hoebers,澳大利亚Lachlan McDowell,日本Koichi Yasuda,韩国Yong Chan Ahn,马来西亚Wan Zamaniah Wan Ishak等全球17个国家/地区的50位专家组成了指南专家委员会;由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CSTRO)、中国抗癌协会(CACA)、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业委员会的共同牵头下,联合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欧洲放射肿瘤学会(ESTRO)及头颈部肿瘤国际协作组(HNCIG)共同制定。
《指南》遵循美国放射肿瘤学会推荐的国际标准指南制定流程,首先由各个学术组织提名并推荐在鼻咽癌放射诊断、肿瘤放射治疗及肿瘤内科治疗等相关领域的专家,经程序确认主席人选后,在主席与美国放射肿瘤学会国际指南协调员Lisa Bradfield的带领下,专家团队开展系统文献检索,收集鼻咽癌放射治疗照射范围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核心小组成员讨论,提炼出关键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结合循证证据与专家临床经验,拟定推荐指南建议,历经25个月、185次邮件沟通、8轮核心成员会议、5次全体会议、2轮全体委员投票,最终确定了指南推荐内容,解决了鼻咽癌放疗靶区勾画中存在的八大关键问题:
鼻咽肿瘤照射范围的外扩策略
化疗后鼻咽肿瘤照射范围的勾画
鼻咽预防照射范围的勾画
转移淋巴结照射范围的外扩策略
化疗后淋巴结照射范围的勾画
未达转移诊断标准的淋巴结照射范围的勾画
颈部预防照射范围的个体化勾画
颈部分区解剖边界的修正原则
亮点突出,注重精准、包容、可及
精准化:
基于鼻咽癌局部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南》系统性地提出了个体化放射治疗照射范围的建议,并充分考虑了不同临床分期及侵犯范围对照射范围设计的影响,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对正常组织如腮腺、甲状腺、咽缩肌、颞叶、中耳等重要器官的照射剂量,从而减少口干、甲状腺功能减退、吞咽困难、放射性脑病、听力下降等常见放疗相关毒副作用,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包容性:
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广泛纳入了不同地区、不同医生的实践策略,同时在指南制定过程中充分参考患者代表的意见,确保临床实践贴合患者实际需求。例如,对发达地区推荐高剂量肿瘤照射范围外扩0mm以减少放射治疗毒性,欠发达地区仍保留1-5mm外扩以确保疗效。
可及性:
为保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实施,《指南》创新性地提供了193幅鼻咽部及颈部高分辨率、多序列影像融合且标注关键结构的勾画图谱。该图谱系统详细演示了规范化的照射范围勾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直观和可操作的视觉指引,作为日常临床工作的实用工具,进一步保证了不同医疗中心放射治疗范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原发灶靶区勾画图谱示例
颈部靶区勾画图谱示例
《指南》的完成得到了美国放射肿瘤学会资深指南专家Lisa Bradfield高度评价, “《指南》完成得非常出色,是放射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为全球鼻咽癌的临床实践树立了新的标杆。”美国放疗领域权威期刊《红皮杂志》主编、加州大学Sue Yom教授,麻省总医院Annie Chan教授,斯坦福大学Quynh-Thu Le教授,加拿大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Shao Hui Huang教授,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Kevin J Harrington教授,以及荷兰格罗宁根大学Johannes A Langendijk教授等国际权威专家,也一致赞誉指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这一国际大规模合作为全球放射肿瘤学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并且《指南》将通过美国放射肿瘤学会、欧洲放射肿瘤学会等国际学术组织官网全球推广应用。
中国学者成为国际标准制定者
鼻咽癌高发于中国,新发病例占全球的47%。近20年来,马骏院士团队围绕鼻咽癌治疗的“增效减毒”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并直接推动了国内外诊疗指南的更新。2019年,马骏教授牵头制定《中-美鼻咽癌国际诊治指南》(J Clin Oncol),指导了全球鼻咽癌临床实践。
在放射治疗范围勾画方面,马骏院士团队建立了化疗后缩小高剂量照射范围(CA Cancer J Clin 2025)、缩小颈部预防照射范围(Lancet Oncol 2022)、豁免内侧组咽后淋巴结预防照射(BMJ 2023)等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放疗减毒新技术。凭借在放射治疗靶区研究的深厚积累与国际声誉,马骏院士再次受邀作为主席,牵头制定中国-美国-欧洲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国际指南。
这标志着中国学者已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为全球鼻咽癌患者带来更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也推动鼻咽癌诊疗从“保生存”迈向“优生存”的新阶段。接下来,团队将在保持高肿瘤控制率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照射损伤,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不但“活得久”,更“活得好”。
作者简介:
马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鼻咽癌委员会首任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种医学评议组召集人、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医学部委员、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ACA)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鼻咽癌Gordon大会候任主席、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亚太地区委员会委员及全体大会评审委员、ASCO-CSCO鼻咽癌临床治疗指南专家组联合主席、欧洲内科肿瘤学会2021年会头颈部肿瘤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2009、2015、2023),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杰出教授奖、全国创新争优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亚太地区委员会委员及全体大会评审委员、NPC Gordan Research Conference 候任主席、ASCO-CSCO鼻咽癌临床治疗指南专家组联合主席、欧洲内科肿瘤学会2021年会头颈部肿瘤科学委员会委员等。
孙颖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现任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大数据与真实世界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8项,作为第一完成人研究成果入选2024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1项、国自然重大疾病智慧诊疗专项1项、国自然数学天元基金数学与医疗健康交叉重点专项1项及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26项研究成果被CSCO, CACA, NCCN, NRG等国际指南采纳,作为共同主席牵头制定了《中国-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临床诊治国际指南》。
Melvin Chua
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头颈胸癌症科主任,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临床科学家,医学科学部精准放射治疗与肿瘤学项目首席研究员,中国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客座教授,AJCC第9版鼻咽癌分期专家小组主席,ASCO亚太地区区域委员会主席,2024 ASCO Breakthrough主席。
潘建基
福建省肿瘤医院放射肿瘤学科首席专家,享受政府津贴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鼻咽癌学组组长。曾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委,福建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委,福建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委,福建省核学会理事长,福建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医学会常委,及《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副主编。获得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荣誉称号。获得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以及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项目和国基金委重点和面上项目、卫生部以及省科委等多项课题资助。
唐玲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任中国医师协会放疗医师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包括区域联合重点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A、JAMA、Lancet、JCO、Lancet Oncol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林少俊
福建省肿瘤医院二级主任医师,福建省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兼任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国家癌症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鼻咽癌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鼻咽癌学组副组长,担任《鼻咽癌放射治疗典型病例荟萃》主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进展丛书《鼻咽癌》副主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40余篇,SCI论文60余篇。荣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福建省科协紫金科技创新奖、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等。
杨坤禹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教研室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健委“国家杰出医师”(2024)、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202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头颈肿瘤专委会副主委、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委会副主委、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二等奖(2016)各1项,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Oncol、Sci Adv、Clin Cancer Res、Cancer Res、Red Journal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获得多项国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课题和国基金面上项目课题资助。
易俊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廊坊院区质子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放射生物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放射肿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亚洲放射治疗联盟(FARO) 副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放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声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