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天朗气清、碧空如洗,在梅江会展中心,一座巨型草雕艺术装置成为上合峰会期间全场瞩目的焦点。
这座融合了生态、科技与人文理念的艺术作品,不仅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吸引着海内外嘉宾与市民游客驻足打卡,更以其深厚的设计内涵与象征意义,用艺术语言讲述并延续着“上海精神”,成为展现大国风范与天津魅力的重要载体。
细节见匠心,文化、生态、科技交融共生
未等走近会展中心,行进在友谊南路上便会被其深深吸引。作为从近百个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的最佳作品,这座名为《合作·共赢》的艺术装置由设计团队耗时半年多时间精心打磨而成,兼具宏达体量和精巧构思。
作品整体高达14米,底部拱形花坛直径达36米。球形的主体形态中,抽象的双手亦像两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它们在象征着地球的绿色原野上交汇、融合、发展,寓意着各国人民在共同的生态家园中携手前行、共谋发展。
艺术装置远观清晰明朗,近看层次丰富,采用深绿、浅绿色为主色调,白色经纬线元素的融入更让作品自带“全球视野”,直观传递出“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让中外宾客一眼便能领会中国人民对生态和谐、和平友好、繁荣发展的美好诉求。
作品的艺术表达层层递进,处处暗藏“匠心密码”。边缘装饰图案远看似舒展的树叶,近观如灵动的飞鸟,既象征不同文化的汇聚交流,也彰显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宽阔胸怀。除了主视觉,底部的拱形花坛堪称“点睛之笔”,其以热烈的红黄色为主色调,结合传统荷花图案、上合峰会会徽回纹及上合精神的关键词,以中式纹样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将顶部的核心形态在迎宾氛围中庄严擎起,让“上海精神”的内涵更明确、更生动。
这份艺术之美背后,是生态理念与科技力量的双重支撑。据景观设计、监制景育民教授介绍,作品整体均由生态植物构建,主草雕选用了天然绿植五色草为主要材料,共计超4000余块的草块。制作单位经过内部框架制作,植物媒材选择、拼接,运抵现场,在20余名工人艰辛细致的工作下从设计方案变成现实。
在制作过程中,设计者与施工方不断深入交流,通过科学配比与巧妙构思,不仅实现了艺术效果的完整性,更确保了作品的生态可持续性。“我们坚持使用生态材料,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更是延续上合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景育民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在建造中还配备全自动喷淋系统与雨水收集功能,既能保障植物持续生长、维持良好形态,作品的生成体现了现代科技与生态艺术的有机融合,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灯光系统则使其在日夜更替中呈现出不同美感,夜间灯光更让“和平鸽”“地球”造型愈发灵动,在津城夜色中呈现别样的魅力。
延续上合美好,作品将持续开放至国庆假期
除了草雕艺术装置,前方主花坛以天津市花月季花为核心,结合一品红、万寿菊、凤仙花等花卉组成花坛造型,与草雕主体遥相呼应,形成统一而富有层次的整体景观。
此处景观自亮相以来,便成为市民与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如今盛会闭幕,这处景观仍将对市民游客开放,延续上合精神的美好。市城市管理委园林管理处处长焦春宝回应说:“目前,这些景观装置将继续保留并对外开放,直至国庆假期之后,欢迎广大市民与游客前往欣赏、拍照,共同感受这场融合艺术、生态与国际视野的视觉盛宴。”
另外,焦春宝还推荐了最佳拍摄点位:“建议大家在友谊南路人行道上进行拍照,既保障观赏安全,又能完整捕捉作品全貌。同时希望大家爱护花草树木,请勿踩踏景观,共同维护城市品质。”
从一片绿意中生长出的,不只是花朵与和平鸽,更是一个大国对于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的深情告白。国际化大都市的滨海天津,以其开放姿态,向世界展现出上合峰会主办国热情、友好的情感与态度。
盛会落幕,天津将昂扬激情,向着美好愿景再出发。(津云新闻记者 白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