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龙城中医医院科普:生活中常听到 “谁谁查出了脂肪肝”,很多人觉得这只是 “肝脏里多了点脂肪,算不上真正的病”,甚至认为 “胖人才会得”。但实际上,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引发的肝脏病变,不仅影响肝脏功能,还可能逐渐进展为更严重的问题。想要正确认识脂肪肝,首先要弄明白它到底是什么病,以及肝脏里的脂肪多到什么程度才算异常。
首先明确:脂肪肝不是 “小毛病”,而是明确的肝脏疾病。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储存少量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用于维持正常代谢,但当脂肪摄入过多、代谢异常(如胰岛素抵抗)或肝脏合成脂肪能力增强时,脂肪会在肝细胞内大量堆积,挤压正常的肝细胞结构,甚至引发炎症反应 —— 这种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病变,就是脂肪肝。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 “酒精性脂肪肝”,由长期大量饮酒导致;另一类是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高血脂、高血糖、久坐少动等生活习惯相关,现在很多体重正常的人也可能因代谢问题患上这类脂肪肝。
很多人好奇:肝脏里的脂肪多到多少算异常?医学上有明确的判断标准 —— 正常情况下,肝脏内脂肪含量占肝脏重量的 3%-5%,若脂肪含量超过 5%,就属于 “脂肪浸润”,可诊断为脂肪肝;根据脂肪含量的不同,脂肪肝还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对应的异常程度也不同:
轻度脂肪肝:肝脏脂肪含量在 5%-10% 之间。此时肝细胞仅部分出现脂肪变性,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可能正常或轻度偏高,容易被忽视。但这并不代表 “不严重”—— 轻度脂肪肝若不干预,脂肪会持续堆积,可能在几年内进展为中度甚至重度。
中度脂肪肝:肝脏脂肪含量在 10%-25% 之间。此时超过一半的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部分人可能出现轻微乏力、肝区隐痛(右上腹不适)等症状,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可能出现明显升高,提示肝细胞已出现炎症损伤,若不及时控制,可能发展为脂肪性肝炎。
重度脂肪肝:肝脏脂肪含量超过 25%。此时绝大多数肝细胞被脂肪占据,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可能出现明显的肝功能异常,甚至伴随黄疸(皮肤、眼白发黄)、腹胀等症状,长期发展下去,会显著增加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风险,还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并发症。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判断肝脏脂肪含量是否异常,不能仅凭 “自我感觉” 或体重判断,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 —— 常用的检查包括肝脏超声(可初步判断脂肪堆积程度,普及率高)、肝脏 CT(更精准评估脂肪含量)、肝脏弹性检测(同时评估脂肪含量和纤维化风险)。比如有人体重正常、没有不适,但通过超声检查发现肝脏脂肪含量达 8%,仍属于轻度脂肪肝,需及时调整生活习惯。
此外,脂肪肝的关键在于 “早发现、早干预”: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通过调整饮食(减少高油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规律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控制体重(尤其是腹型肥胖人群)、避免饮酒等方式,都能有效减少肝脏脂肪堆积,甚至让轻度脂肪肝逆转。但如果长期忽视,等到发展为肝硬化,损伤往往不可逆。
总之,脂肪肝是肝细胞脂肪堆积过多的肝脏疾病,肝脏脂肪含量超过 5% 就算异常,且不同程度的脂肪肝对应不同的健康风险。正确认识脂肪肝的本质和异常标准,及时通过检查了解自身肝脏状态,才能科学干预,避免让 “看似不严重” 的脂肪堆积,变成威胁肝脏健康的 “隐形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