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脑卒中)后言语障碍是常见并发症,我国约 30%-40% 的中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言语问题,表现为 “说不出、听不懂、读不了、写不出” 等,严重影响日常交流与生活质量。扬州华东慧康医院康复科门诊数据显示,约 50% 的患者因早期忽视 “言语异常信号”,或未及时开展康复训练,导致言语功能恢复缓慢,部分患者甚至留下长期交流障碍。今天从诱因、症状、治疗三方面科普,帮大家科学应对中风后言语障碍。
一、诱发中风后言语障碍的 2 类核心因素
中风后言语障碍的本质是 “大脑言语中枢或相关神经通路受损”,诱因与中风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言语中枢受损是根本原因。大脑皮层存在专门负责言语功能的区域 ——“布洛卡区”(位于额叶,负责语言表达)受损时,患者能听懂他人说话,但无法清晰表达,甚至说不出完整句子(“表达性失语”);“威尔尼克区”(位于颞叶,负责语言理解)受损时,患者能说话但语句混乱,听不懂他人或自己的话(“感觉性失语”);若两个区域及连接通路同时受损,会出现 “混合性失语”,患者既听不懂也说不出,是最严重的类型。临床数据显示,中风累及左侧大脑半球(多数人言语中枢位于左侧)时,言语障碍发生率是右侧受损的 3 倍,且恢复难度更大。
中风严重程度与恢复能力影响症状。轻度中风(如小面积脑梗死、少量脑出血)仅损伤言语中枢周边区域,患者多表现为 “说话卡顿”“找词困难”,症状较轻,及时康复后恢复率超 80%;中度至重度中风(如大面积脑梗死、脑干出血)直接破坏言语中枢核心区域,患者可能完全丧失言语能力,且因神经损伤范围广,恢复周期长(需 6-12 个月甚至更久);此外,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也会影响恢复 ——60 岁以下、无严重基础病(如痴呆、严重糖尿病)者,神经修复能力更强,恢复效果比老年患者好 30% 以上;中风后合并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的患者,会因 “无法配合训练”“理解能力差”,进一步延缓言语功能恢复。
二、中风后言语障碍的 4 种典型表现
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症状各有侧重,可通过以下表现区分:
- 表达性失语(“说不出”):最常见类型,患者能听懂他人说话,能点头、摇头回应,但无法用语言表达想法 —— 想说 “喝水” 却只能发出 “啊、啊” 的声音,或说出的句子不完整(如 “我… 水…”);部分患者能写字表达,但说话能力明显下降,这是布洛卡区受损的表现;
- 感觉性失语(“听不懂”):患者能正常说话,语句流畅但内容混乱(如把 “吃饭” 说成 “睡觉”),无法理解他人的话 —— 别人问 “你吃了吗”,患者可能回答 “今天天气好”,甚至无法察觉自己的言语错误,这是威尔尼克区受损的表现;
- 构音障碍(“说不清”):与上述失语不同,这类患者言语中枢未受损,但控制发音的肌肉(如舌头、嘴唇、咽喉肌)因中风导致运动障碍,表现为说话含糊不清(如把 “妈妈” 说成 “麻麻”)、声音嘶哑、语速缓慢,甚至无法控制音量,喝水时还可能伴随呛咳,多因中风累及脑干或基底节区,影响运动神经通路;
- 阅读与书写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 “能说话但读不了”(看着文字却无法读出或理解意思),或 “能说话但写不出”(想写 “自己名字” 却笔画混乱、错字连篇),这是大脑顶叶、枕叶等言语相关区域受损的表现,常与失语同时存在。
三、及时康复:恢复言语功能的关键
扬州华东慧康医院强调,中风后言语障碍治疗需 “早干预、个性化”,黄金康复期为中风后 3-6 个月:
- 早期评估与训练:中风后 1-2 周,待病情稳定后,需由言语治疗师做专业评估(如语言功能量表、构音器官运动检查),明确障碍类型与严重程度;轻度表达性失语可通过 “单词训练”(从简单词汇如 “爸爸、妈妈、吃饭” 开始,反复跟读)、“句子拼接”(用卡片拼出完整句子,如 “我 - 想 - 喝水”)改善;感觉性失语需通过 “听觉理解训练”(让患者听简单指令并执行,如 “摸鼻子、伸舌头”),逐步提升理解能力;
- 构音障碍专项训练:针对 “说不清” 的患者,先做构音器官运动训练(如伸舌头、鼓腮、张闭口,锻炼舌头、嘴唇肌肉力量),再进行发音训练(从单音节 “a、o、e” 开始,逐步过渡到多音节、单词);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需先通过吞咽训练(如冰刺激、口腔运动训练)改善吞咽功能,避免训练时呛咳引发肺炎;
- 辅助工具与家庭配合:严重言语障碍患者可借助辅助交流工具(如图片卡片、交流板,用 “喝水”“吃饭” 的图片表达需求),或使用语音合成软件(通过打字生成语音);家庭配合至关重要 —— 家属需耐心与患者交流,避免催促、打断,用简单短句、缓慢语速沟通,每天陪患者做 15-20 分钟训练(如一起读简单的文章、玩 “词语接龙” 游戏),增强患者信心;
- 综合治疗:同时治疗中风基础病(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预防再次中风),通过针灸(刺激廉泉、哑门、通里等穴位)、神经肌肉电刺激(促进发音肌肉运动功能恢复),辅助改善言语功能;对严重、长期无法恢复的患者,需开展 “交流策略训练”(如教患者用手势、表情配合简单语言交流),提升日常生活交流能力。
预防方面,中风患者需尽早开展康复训练,避免因 “怕麻烦”“觉得没用” 错过黄金期;家属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言语障碍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需多鼓励、多陪伴,帮助建立康复信心。若中风后出现说话、理解、阅读或书写异常,别拖延,及时到康复科或言语治疗科就诊,早干预才能最大程度恢复言语功能,重新回归正常交流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