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市树是香樟,市花则是桂花。苏州有以“桂花”命名的公园、小区、道路和河流。哪里有桂花,哪里就有她的传说,桂花是融进城市生活和品质的血脉基因,我要赞美桂花。
小时候第一次了解并知道桂花,源自电视连续剧《八月桂花香》,讲述了红顶商人胡雪岩传奇的一生,不过当时看得似懂非懂,到现在早已不记得什么故事情节了。但关于桂花和主题曲《尘缘》,香袭鼻尖,回旋耳边,久久不忘。每到农历八月,桂花飘香,看书写字,用生活的仪式感和自我的情感力量,聊以表达对桂花的崇拜之情。
我喜欢桂花淡淡的香气。桂花一般在中秋后国庆前倏忽登场。似乎炎热的昨天还叫人喘不过气来,一夜绵绵秋雨后,今早薄雾中的秋晨,那桂花金灿灿安静静沉甸甸地挂满枝头,仿佛故人归。桂花是有使命感的,天气凉快了才出门,她娇弱的身子不胜烈日,要老天爷唤雨姑姑来几趟,桂花才把自己交出来,打开旖旎秋光的新景。凉凉秋色,风光秀丽,香樟树边的金桂银桂丹桂,细小又饱满的花瓣像一个个小精灵,聚拢成火树银花。一阵飒爽风过,桂花摇曳飘落,有幸走在花下的我和小草丛、青石板一起淋上了桂花浴,交融着湿润的花香,顿时多姿多彩起来。
没拆迁前我家的院子里有两棵“又矮又胖”的桂花树,每到国庆前后香气袭人。树旁的大块石头架成了一张石板桌,它是我们的写字桌、小饭桌和游戏桌。那时我和小伙伴玩牌喜欢打八十分,两人一组对打,从2开始,哪组先打到A就赢了。在牌事胶着的时候,在手臭摸不到好牌的时候,我们都期待摸到心仪的牌打倒对方。怎样才能摸到好牌?“香手”呗。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去寻桂花摸找桂花嗅:你手摸摸,我手搓搓,矮枝头的桂花快被弄秃噜了;高处的桂花够不着,我们索性站在石桌上,触碰到桂花方才罢休。如今回想起来,打牌的输赢早已忘了,留在手上的香气萦绕心间,诉说着旧日的故事,难以忘怀。
桂花不仅能观赏,还是江南地区重要的农作物,桂花糕、桂花酿、桂花茶……都是打着桂花的主意,做着桂花的生意,帮富添美日常生活。苏州太湖边的光福镇,有个地方叫窑上,闻名遐迩的桂花之乡,有二十几个品种的桂花树,树龄几百甚至上千年。当地人种桂花采桂花腌桂花,桂花产业代代守护相传,客商遍布大江南北。在这里,桂花不仅仅是普通的花儿,也是人们奔赴热爱的寄托。赏桂,吃桂,养桂,看起来不起眼的桂花,给人们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多么了不起啊。
桂花鸡头米是我的最爱。鸡头米上市的时节,桂花还没开,鸡头米快下市了桂花才姗姗来迟,但她们总会在妈妈的巧手下相守交汇,相映成趣。妈妈煮好鸡头米,淋上些许蜂蜜,再撒一把干桂花,桂花漂浮在铁锅里,暗香涌动,一碗美味就像有了灵魂一般,勾得我口水直流。吃一碗桂花鸡头米,就记住了秋天的味道。
吴地的冬至是个重要的节气和节日,冬至大如年,俗话说“有得吃就吃一夜,没得吃就冻一夜”。吃啥喝啥呢?喝,必须冬酿酒。我家的桂花冬酿酒都是自酿的,冬至夜那晚,妈妈打开酒瓶,酒液略显金黄色,点点桂花像坠入其中的天使。一年一度的桂花佳酿倒在小碗里,唇舌遇到酒液的一瞬间,清冽、甘甜,最后回味清香,连空气中也弥漫着丝丝芬芳,交织出冬至温暖的喜庆团圆。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我爱桂花,那就唱一曲桂花的赞歌吧。
(原载于《姑苏晚报》2024年10月21日 A08版)
作者:徐娟
编辑: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