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帮我按按脖子吧,这几天加班快成机器人了。”
上周五晚上,小赵窝在沙发里打游戏,顺口让室友给他“咔嚓”两下。谁料第二天一早,他刷牙时突然右手拿不住杯子,话也说不清。120一路呼啸,诊断单上赫然写着:急性脑梗,年仅35。
好好的小伙子,怎么按个脖子就差点偏瘫?咱们今天就拆开揉碎聊聊——脖子到底能不能随便按。
误区①:脖子酸=劳损,按一按就好?
很多人跟小赵一样,把“脖子酸”当成“累了”,直接上按摩椅、找师傅掰两下。
可脖子不是面团,里头有颈动脉、椎动脉,还有像电缆一样的神经。
如果血管里已经藏着“隐形炸弹”——不稳定的动脉斑块,外力一挤压,斑块就像碎掉的蛋壳,渣子顺着血飘到大脑,瞬间堵死某条“高速公路”,脑梗说来就来。
误区②:年轻就不会“堵血管”?
别被年龄骗了。
小赵的血管超声报告里,颈动脉狭窄超过50%。医生说,这跟他三餐外卖+奶茶续命、日均1万步只发生在微信运动脱不开关系。
血管老化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高血糖、熬夜、久坐、抽烟,都在给血管壁“刷胶水”。
一旦形成斑块,再遇外力按摩,等于在“脆皮水管”上踩一脚——不裂才怪。
脖子到底能不能按?能,但有前提
1️⃣ 先查血管:脖子长期酸痛,先去医院做个颈动脉超声,几十块钱,5分钟搞定。
2️⃣ 找对人:真需要手法松解,去正规医院康复科或持有医疗资质的运动康复机构,别在商场按摩椅“随缘掰”。
3️⃣ 避开“死亡三角”:耳垂到锁骨之间那块软软的凹陷,叫颈动脉三角,别让人随便掐、压、扳。
办公室护颈小清单(从今天就能做)
场景动作时长打字1小时抬头望天花板,做“下巴写米字”1分钟午饭后靠墙站,后脑勺、肩胛骨、臀部贴墙3分钟睡前热毛巾敷脖子,轻揉斜方肌(肩膀最高点)5分钟
额外彩蛋:把电脑屏幕抬高,让眼睛平视时能看到上1/3屏幕,颈椎压力立减40%。
写在最后
小赵现在每天复健,右手慢慢能握笔了。他笑着说:“早知道脖子这么金贵,我宁可多走两步去倒水,也不窝在椅子上当‘雕像’。”
其实,我们的身体一直在发微信:酸、胀、麻、痛,都是未读消息。别等“红色感叹号”出现,才想起要呵护它。
今晚回家,别急着刷手机,先抬头看看窗外的月亮——给脖子也放个假吧。
参考来源: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美国心脏协会(AHA)颈部手法治疗安全建议
宁波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病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