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秋是一名大四年级的女生,给我的感觉是孤傲、冷淡,好像把自己隔绝在一个孤岛上,别人无法走近,而她又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我问她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会在此时此刻来到咨询室,她说她做了一个震惊自己的梦,在梦中她听见两个人在对话,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救救我!救救我!”。醒来时的她泪流满面,心头弥漫着不可压抑的悲伤,这让她不知所措。我想这是她的潜意识中向上的一面开始提醒她,她需要踏上解救自己的道路。
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我知道了发生在这个女孩身上的故事。
在上大学以前,阿秋的功课一直是年级前几名,母亲在提到女儿的成绩时非常自豪。母亲认为没有任何事情比学习更重要了。尽管阿秋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写作天赋,但为了获取母亲的赞赏和承认,她乖乖地听取母亲的要求,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刻苦读书上,而她又无法抵挡小说对她的吸引力,于是她就偷偷地看,偷偷地写。
到了大学之后,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阿秋在大一上学期测验时就发现失去了自己的堡垒,在学业上她不再拥有那独特的地位了。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她不知道她成绩不再好之后,还是不是自己了。她不知道自己成绩不再好之后,还是不是母亲的好女儿了。所有的疑惑让她开始无心学习,每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游戏中她找到了久违的自信,于是更加无法自拔,夜夜流连在游戏中。但是她又无法支付打游戏的费用,就用写小说的稿酬来支付。后来她发现发表小说居然可以得到同学们的崇拜和承认,于是又沉迷在写小说的世界中。这样,阿秋的大学生活就剩下写小说和打游戏这两件事情。现在她觉得这样的自己是无法适应社会的,特别是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让她觉得自己无法再承受下去了。
发生在阿秋身上的故事让我很痛心,我希望能够帮助她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帮助阿秋处理压抑已久的情绪之后,我和她一起探讨了对母亲的情感。实际上,阿秋一直在寻求母亲对她的承认,偏偏母亲只承认她的一部分,成绩好的那一部分。母亲对她的期望是那样高,她越努力,母亲的期望值也升得越高,因而,她好像永远都不能达到母亲的标准。她对母亲爱恨交加,但是一直都不敢表达对母亲的恨意。于是,阿秋将这种恨意深深地压抑在心底,以致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恨了。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阿秋慢慢地眼睛中充满了泪水,她终于释放了压抑很久的恨意。
我和阿秋一起探讨了她内心的真正需要,并和她一起设计了以后的生活计划,希望她能够在走出咨询室之后,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清楚的计划,而不至于在现实中又迷失自己。
阿秋的问题表面上看来是网络沉迷,但这背后却隐藏着别样的问题。
从小到大,母亲的声音一直萦绕在阿秋的耳边,挥之不去。阿秋自己也这样觉得,只有让周围人觉得她是特殊的一个时,自己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这样的意识已经渗透到阿秋的骨髓里。
到了大学之后,阿秋体验到生平初次失败,这让她产生了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为了继续拥有与众不同的感觉,她开始从另外的领域让自己特殊起来,写小说,然后发表。打游戏,打得很棒。这样,她体验到自己的优越感了,觉得自己依然是那么优异,依然是那么与众不同。但是,现实中这样一个自己,又让她很有负罪感,因为这违背了母亲的意愿。同时,现实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又是有冲突的。这内部的不和谐造成了阿秋今天的问题。
阿秋的母亲只是让她好好学习,只要成绩好就是母亲的好女儿。一旦成绩不好了,阿秋就毫无价值了,这是她们母女之间进行的交易,一场双方默认的交易。所以进入大学后,虽然没有了母亲的管制,但是母亲还是存在于阿秋的内心,不停地向她发出指令。当阿秋没有在新的学校继续保持她的地位,没有继续与众不同时,她开始谴责自己,因为她觉得母亲一定会觉得她不好了,母亲一定不会喜欢她了。但是她又没有形成自己的现实理想,于是,她开始逃避自己的问题,将自己流入网络中去,流放到游戏中去,这样,她就什么都不用想了,当然也就无所谓痛苦了。
幸运的是,阿秋的真实自我已经向她发出求救声,阿秋在咨询室中已经慢慢开始成长,听取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适合自己的路。
愿天下的父母能够认识到孩子真正的需要,让孩子能够活得更真实、舒展,也愿阿秋生活得更自主、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