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以“智领未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创新成果发布暨启动活动在京举行,发布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12—2024年第三批十大成果,启动北京市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建设。
第三批十大成果分别是:抗精神病药物个体化优选治疗方案的构建与推广应用,研究者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岳伟华团队;难治性慢性鼻窦炎精准诊疗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成硕团队;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早期干预及系统化治疗体系的构建,研究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蒋海越团队;出生缺陷精准防控突破——构建母胎一体化防治技术体系,研究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何怡华团队;胎盘植入风险评估和分层管理体系的建立,研究者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团队;晚期乳腺癌精准靶向治疗策略的构建与推广应用,研究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团队;恒温扩增微流控病原体核酸检测芯片系统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者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占成团队;直肠癌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创新体系的建立与推广,研究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姚宏伟团队;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数智光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者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凯团队;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基因捕获高通量测序试剂盒的研发应用,研究者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宋红梅团队。
“首发专项”自2012年设立以来,共优化811项诊断方法和1686项治疗措施,制定或更新诊疗指南98部,159个项目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技术转化125项,获得授权专利987项。
此次启动建设的北京市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领域),将服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等行业主体,打造“需求验证—产品研发—应用推广”全流程服务体系,加速医疗人工智能成果孵化;携手合作伙伴构筑新一代研发基础设施,构建“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上市审批”全流程服务体系,助力药物研发智能化转型。
会上,北京市医疗卫生领域十大机器人应用场景发布。此外,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医院管理中心、市疾控局分别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对应机构,签署2025—2030年度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深化京港两地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增进两地居民的健康福祉。
据悉,本次活动是2025年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专题的配套活动之一,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牵头、首都会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医院协会为学术支持单位。
文:健康报记者 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