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番茄补营养” 的说法深入人心,可福州一位 60 岁男子的经历,却让不少人惊出冷汗 —— 他为调理身体,连续三个月每天生吃 2-3 斤番茄,最终因喉咙肿物就医,而罪魁祸首竟与过量食用番茄密切相关。
这位患者姓王,去年底听说番茄中的番茄红素能抗氧化、辅助调节血脂,便决心通过 “食疗” 改善轻微的高血脂问题。起初他每天吃 1 斤生番茄,觉得口感清爽、身体无不适,便逐渐加量到 2-3 斤,有时甚至代替部分晚餐。可坚持一个多月后,王大爷开始觉得喉咙发干、发痒,说话时偶尔有 “卡壳” 感,他以为是秋冬干燥引发的咽炎,自行买了润喉糖含服,症状却时好时坏。
直到三个月后,王大爷的声音变得明显沙哑,甚至说久了话会喉咙疼,才在家人催促下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师接诊后,通过电子喉镜检查发现,王大爷左侧声带突部位长了一个黄豆大小的光滑肿物,初步判断与长期黏膜刺激有关。当询问饮食情况时,王大爷提及 “每天 2-3 斤生番茄” 的习惯,这一细节让医生找到了关键线索。
“番茄虽营养丰富,但属于高酸性食物,pH 值约 4.0-4.4,大量生吃会持续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增多。” 医师解释,若本身胃肠功能较弱,或吃完后立即坐下、躺下,胃酸易向上反流至咽喉部,引发 “喉咽反流”。这种反流不像胃食管反流那样有明显烧心感,却会悄悄损伤咽喉黏膜 —— 长期酸性刺激会让咽喉黏膜反复充血、水肿,严重时便会形成增生性肿物,出现声音嘶哑、喉咙疼痛等症状。王大爷的情况正是如此,长期大量生番茄的摄入,相当于给咽喉黏膜 “持续灌酸”,最终诱发了肿物。
幸运的是,王大爷的肿物经病理检查确认是良性增生,通过调整饮食并配合抑酸治疗,两周后喉咙不适明显缓解,复查时肿物已缩小。借此提醒:日常饮食中,除了番茄,柠檬、山楂、未成熟的李子等强酸性食物,以及辣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都可能加重喉咽反流风险,尤其本身有慢性咽炎、胃食管反流的人群需格外注意。
“建议有喉咙反复不适的人,花一周时间记录‘饮食症状日记’。” 罗医师给出具体方法:每天记录三餐及加餐的食物种类、食用量,同时标注喉咙不适(如干痒、沙哑、疼痛)出现的时间和程度,这样能更精准地找出 “问题食物”。毕竟,健康饮食的核心是 “适量均衡”,即便再好的食物,过量食用也可能变成 “健康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