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关于避孕药的负面评价?或许你也曾因为这些信息而对避孕药产生了顾虑。最近,一项来自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揭示了社交媒体上的误导性信息如何影响女性对避孕药的看法,甚至导致她们放弃使用。
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和其他社交网站传播的一些神话,正在让女性对避孕药产生负面情绪。这种现象被称为“无效效应”,与大家熟知的“安慰剂效应”相对。这种心理效应与焦虑、抑郁和疲劳紧密相关。专家指出,许多人对可能加重这些状况的任何东西都变得非常谨慎,从而加剧了这种无效效应。
尽管避孕药仍然是英国最受欢迎的避孕方式,但近年来使用避孕药的女性比例却急剧下降。从2020-2021年的39%下降到2023-2024年的28%。性健康专家认为,避孕药使用率的下降以及大约三分之二的女性在两年内停止使用避孕药,可能是导致英国和威尔士堕胎人数创历史新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研究的共同作者韦伯斯特博士和瑞德表示,无效效应涉及四个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与女性对避孕药的负面体验相关:
韦伯斯特博士指出:“证据表明,许多常见的激素避孕副作用实际上是由于心理因素或无效反应造成的。尽管这些副作用源于心理,但对女性来说,这些体验非常真实,常常影响她们继续使用避孕药的决策。”
研究基于对275名18至45岁女性的调查,她们在过去18个月中使用过避孕药,几乎所有参与者(97%)都经历过至少一种副作用。研究发现,女性对避孕药负面体验的预期往往会自我实现。而媒体对避孕药的负面报道以及对药物的有害或过度使用的信念则增加了她们产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有专家指出,自新冠疫情以来,社交媒体上对制药公司的反对声音不断增多,这也对公众对药物的看法产生了影响。同时,许多年轻人正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因此他们对可能加重这些问题的事物变得更加谨慎。
此外,性健康服务提供者Brook也指出,在线误导信息帮助形成了研究人员所识别的无效效应。年轻人尤其容易受到社交媒体上关于避孕的言论影响。许多人在诊所表达了对激素避孕的担忧,常见的误解包括避孕药会导致体重增加、影响长期生育能力,甚至改变吸引对象的类型。
研究作者认为,因许多女性对避孕药的负面反应源于心理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来减少副作用并帮助她们继续使用避孕药,例如挑战对药物的负面信念。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