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散记:山水相逢处,天地有大美
文/吴官戴
晨光初破时,我立于漓江畔。薄雾如纱,缠绕在黛色峰峦间,远处象山恰似一头巨象将长鼻探入江中饮水,波光荡漾间竟觉山体微微颤动——原是水波摇碎了倒影,却教人疑为神象苏醒。
文塔
租一叶竹筏溯江而行。撑筏的老船公竹篙一点,欸乃声起,筏子便滑入了一幅青绿山水长卷。漓江水清极,可见水下藻荇随流摇曳,卵石纹路分明。两岸奇峰次第而来:九马画山峭壁如屏,游人正指点石纹拼凑马匹形态;望夫岩孤峰若妇人望归,云鬓风鬟皆由山石天然雕琢。老船公忽引吭唱起山歌,苍劲之声在峰峦间碰撞回响,惊起数只白鹭掠水而过。
至象山脚下,弃筏登岸。沿青石板路盘旋而上,石缝间蕨类丛生,露珠未晞。登至观景台俯瞰,漓江竟化作一条碧玉带,蜿蜒穿行于笋峰之间。江面游船划出缕缕银痕,旋即被水流抚平。山风拂过,带来樟木清香与隐约的桂花甜香——虽未到金秋八月,仿佛已预见满城桂子飘香的盛景。
象山
午后忽逢微雨,躲进江边茶棚。雨丝斜织,江面泛起千万圆涡,远山渐次晕染成青灰色水墨。老板娘端来桂花茶,瓷杯里金黄花瓣沉浮。她说起象山夜月之妙:待到中秋,月轮恰好悬于象鼻与象身之间的空洞,双月交辉,水天同澈。言语间雨歇云开,一道虹桥驾于江上,对岸峰峦翠色欲滴。
暮色四合时,江边排档亮起灯笼。尝一碗螺蛳粉,酸笋的浓烈与辣椒的炽烈在舌尖绽放,佐以漓泉啤酒的清冽。对岸象山化作剪影,鼻尖点缀的景观灯倒映江中,宛如神象衔着夜明珠入水嬉戏。
金火岩溶洞一角
夜深人宿在临江客栈,推窗可见山影幢幢。忽悟桂林山水之妙,不仅在形似更在神韵——象山终日饮江却不竭,漓江千载绕山而不倦,这动静相生的永恒舞蹈,原是天地写就的无字诗篇。正如崖刻所云:“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人间至景,大抵在于山水相互成全的慈悲。
翌日离别时回望,晨雾中的象山恍若举鼻长鸣,声震漓江二十四湾。这声音其实存在于每个凝望者的心里:当山水之美直击魂魄时,天地自会响起无声的钟鼓。
题桂林
文/吴官戴
桂林山水冠尘川,万秀千奇入画笺。
一涧曳云青玉带,群峰列戟碧仙莲。
舟犁银镜分縠皱,篙点丹青化霰涟。
愿作蓬莱三岛客,常与竹筏唱轻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