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到了四十岁以后,就感觉视物模糊,眼科专家指出,看不清楚,最有可能是这四种眼病。
老花眼是常见的一种眼退化疾病(或者现象)。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医师黄学林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四十岁以后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的功能慢慢衰退,使得眼睛的调节功能变得困难而出现了看近处的东西会视力模糊,即我们所说的老花眼了。
像一些老年人看报纸、看书,不自觉地把头向后仰或者把手臂伸长,让书报拿得更远才能看清楚,或者需要对着光线好一些的地方才能看得清楚一些,而且看近时不能持久,时间久了会眼胀、眼酸等。此时,可以验光后佩戴合适的老花眼镜来改善视力。
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白内障的比例逐渐升高了。根据北京市白内障患病和手术状况的调查显示,50岁人群白内障患病率为6.83%,而7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为59.95%。黄学林说,这种眼病是一种致盲性眼病,在最初患上白内障时,多数老年人的眼睛晶状体只有周边部分浑浊但中央部分仍保持透明,这时不影响到视力,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晶状体纤维水肿和纤维间液体不断增加,使得视力变得越来越差,严重的可致盲。
青光眼是指眼球内压异常升高,超过了眼睛视神经所能承受的最高限度,以致造成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最终使得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眼病。它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
黄学林说,因眼压升高压迫到眼球内组织,很多青光眼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眼痛,而且往往还可伴有眼眶、鼻根胀痛,严重患者还可出现剧烈偏头痛,甚至有恶心、呕吐等表现。在视物方面可表现为:视力缓慢下降,晚上看灯光时出现虹视(即灯光周围有五彩缤纷的晕圈)等,晚期目光直视正前方时感到余光所及的视野范围明显缩小。如果原先有老花或近视的,还可表现为老花或近视突然加重。
糖尿病患者当血糖控制不佳时,可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如出现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黄斑变性,甚至视网膜脱离等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外,还需要定期做好眼底检查。黄学林指出,一旦老年人本身有糖尿病,出现视物模糊,需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此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老年人常见的一些疾病,同样也是可以导致视力下降,出现“老眼昏花”。总之,当视力下降时,最好能到眼科请专业的医生检查后,再对症处理。
参考资料:健康中国 受访专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医师 黄学林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部分图片文字来源网络,
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宣传素材。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