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一个故事,一段情,讲述不一样的医患故事。用我们放心、顺心、贴心、暖心的服务,抚慰病痛,燃点希望。人文省中医,为您的生命与心灵护航。
服务之星
感人故事
郑夏玲:绿萝滴露时,“春暖花开”季——她把春天带进病房
(大学城医院妇科)
24岁的小陈蜷缩在大学城医院妇科病床,因卵巢癌二次手术和化疗后,这个女孩的身体像被掏空。直到那天,护士长郑夏玲捧着那盆沾着晨露的绿萝出现在床头。
“你看,新叶在冒尖呢。”郑夏玲蹲下身,指尖轻抚绿萝。她轻轻拉起小陈的手,带着她触摸那片新生的嫩芽。
从此,清晨查房总伴着温柔的停留。郑夏玲一边浇水一边讲述绿萝的生长,把女孩冰凉的指尖放在舒展的叶片上,让女孩感受生命的脉动。当化疗夺走秀发,一顶粉红绒帽轻轻落在小陈的头上;当剧痛撕碎夜晚的宁静时,她握着小陈颤抖的手,轻声描绘来年紫荆花开时共游的约定。
三十个日夜流转,床头那盆绿萝垂下了青翠的小藤蔓,小陈干涸的眼眶里重新焕发生机。
“姐,是你把春天带进了我的病房。”出院那天,女孩紧紧抱着绿萝小声低泣。
在郑夏玲的护理世界里,每个患者都有专属的“治愈密码”:为退休教师别上珍藏的蝴蝶胸针,陪失语女孩用卡通画板对话,帮留守儿童录制生日视频寄给远方妈妈……她像破解生命密码般洞察需求。她总说:护理的温度藏在细节褶皱里,让每个患者都感觉自己被全世界稳稳托住。
一株绿植、一顶绒帽、一段倾听,皆是点亮生命的微光。郑夏玲用护理的温度诠释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真谛,她让医学人文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渗透在每个细节里的生机,是以心换心叩响的生命永恒的春天。
周丽明:从86.7%到63.4%——用爱刻度的护理奇迹
(大学城医院放疗科)
72岁吴爷爷因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剧烈疼痛食难下咽入院。初到大学城医院放疗科时,连咽口水都像在吞玻璃渣,并伴有高热不退。
看到老人低落的情绪和绝望的眼神,周丽明护士耐心讲解,鼓励吴爷爷试试中医特色疗法。吴爷爷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意了。于是周护士用耳尖放血为其退热。
“中医还是蛮有用的嘛!”当体温计的数字下降至正常值时,吴爷爷欣喜不已。
这声感叹让周丽明感到欣慰,随后趁热打铁,耐心细致地用腕踝针为吴爷爷止痛、复方漱口液含漱以及蜂蜜涂抹加速创面愈合,使吴爷爷从怀疑转变为积极配合。
“周姑娘你真好,比我亲孙女还好,你就是我孙女,感谢你为我做的好事!”两周后,吴爷爷病情好转出院,他紧紧握住周丽明的手说。这句朴实的感谢,胜过所有嘉奖。
周丽明并未就此满足,她以此案例为切入点,开展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改善项目,通过流程优化和改进、团队协作,将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86.7%降至63.4%,撰写科普作品发布在公众号,惠及更多患者。周丽明总是想病人所想,在细节处传递温暖。她坚持健康科普,年均开展病友疗愈心理知识讲座16场,呵护病人及家属身心健康。
供稿 | 郑夏玲、周丽明、病人服务中心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杨晓雁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