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氨茶碱,他可是被我们所熟知的平喘类药物,氨茶碱进入人体内,可以松弛支气管的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通道的顺畅。在临床上,氨茶碱主要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的治疗,也可以作为缓解喘息症状,用于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哮喘的治疗。氨茶碱在使用的过程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平喘作用以外,氨茶碱还具有松弛胆道平滑肌,兴奋中枢神经和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并且具有轻度的利尿作用。
氨茶碱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虽然具有着如此众多治疗适应症,但是,氨茶碱的有效血药浓度的范围却非常窄,再加上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在服用小剂量的氨茶碱的时候就可能发生较大的副作用,因此,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强调氨茶碱要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并且需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氨茶碱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主要的使用剂型为针剂和口服剂型,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会产生怎样的治疗效果,与之同时,又会产生怎样的安全性,这些都是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按照氨茶碱的用法、用量推荐,氨茶碱的使用均应该根据标准体重进行计算,理论上按体重给予氨茶碱0.5mg/kg,可使得血清茶碱浓度升高1ug/ml,如此说来,在临床药物使用的过程中,最好可以在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血药浓度,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时,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1小时的空腹状态下服药者,其吸收较快。如果药物是在进餐时或者餐后服药,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但吸收相对变得减慢。口服给药一次0.1-0.2g,一日3次;对于病情比较严重者,可以适当加大剂量,但一次不能超过0.5g,一日不超过1.0g。
保留灌肠给药
灌肠给药以后,药物可以迅速吸收,并且其生物利用度稳定,相对的缺点在于药物可以引起局部刺激,多次给药以后可以导致茶碱在体内蓄积,引起毒性反应的发生,尤其是儿童和老人。
肌内注射
肌肉注射的吸收速度相对也较快,生物利用度稳定,但是,局部注射的最大缺点是可以刺激局部注射部位的肌肉,引起局部较为明显的疼痛、红肿,目前临床上已经较少使用此种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给药
氨茶碱的注射制剂,在使用前需要经过液体稀释后使用,常规的氨茶碱稀释浓度需要低于25mg/ml,或者是再稀释后改为静脉滴注模式给药。氨茶碱首次剂量为4~6mg/kg,维持安全的给药速度、浓度尤其重要,推荐的注射速度不宜超过0.6~0.8mg/kg h。
茶碱缓释、控释制剂给药
由于药物采用了缓释、控释剂型给药,如此使得药物在昼夜之间的血浆药物浓度相对平稳,如此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易于维持较好的治疗浓度,平喘作用也可以维持12~24小时,尤其适宜于控制夜间哮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