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药研发失败率达99%的病,“记性差”的人要当心
创始人
2025-09-22 04:09:02
0

来源:环球时报

提起“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多数人并不陌生。

自发病起,大脑如同被按下“删除键”,从初期的健忘,到不认识家人,最后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疾病让患者的记忆日渐空白,成为无数个家庭的痛苦。

数十年来,这种高发“脑病”始终未能被彻底攻克。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生命时报》(微信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总结预防方法,让你和家人尽可能远离这个“记忆杀手”。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孙永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郁金泰

病因至今未能破解

人们常说的“痴呆”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总称,包括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路易体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最为常见。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约5700万人患这类疾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占60%~70%,每年新增患者近千万例,该病已跻身全球第五大死亡原因。《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5》显示,1699万老人正在被这个“记忆杀手”吞噬,约占全球病例总数的1/4。

然而,这一疾病本身仍然“无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介绍,从1906年发现至今,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目标仍是“延缓病程、改善症状”,因为科学界至今仍未破译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具体机制。

学界对病因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结论:

  • “胆碱能假说”是最早提出的理论之一,后续被证实无法覆盖多种非胆碱能致病因素。
  • 当前主流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假说”“tau蛋白缠结假说”,也未成为学界共识。

近年来,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金属离子失衡、微生物-肠-脑轴紊乱、异常自噬等假说陆续提出,甚至有新理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本质是自身免疫病”,各有依据却难成定论。

对药企而言,病因无法确定,药物研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仅2000~2017年间,全球药企和科研机构累计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上投入超6000亿美元,但绝大多数因“临床试验无效”或“安全性风险”终止研发。孙永安表示,这一领域的新药研发失败率达99%,堪称研发“黑洞”。

尽管困境重重,近年来研发仍取得一些突破。自1996年至今,全球范围内已有至少10种药物获批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虽无法阻止神经细胞继续退变,却可延缓早期病程。

临床疗法一直在“探索”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至今已有百余年,虽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从“无药可用”到“多路径并行”,治疗已历经从“早期仅靠护理支撑”,到“诊疗迈向症状改善”,再到“临床开始干预病因”三次关键跨越。

“创新疗法从实验室走向病床,仍需跨越多重障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郁金泰表示。首先,免疫治疗、基因干预等新疗法的长期安全性尚未明确。阿尔茨海默病机制复杂,任何一款新药物、新疗法都需长期临床验证,才能确保安全。

就医疗可及性而言,某些药物在中国获批,但未进入医保,一年费用在20万~30万元,不少患者无法承担;其次,基层医院诊断配套滞后,缺乏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如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磷酸化tau蛋白检测)等,难以识别早期病例;再次,药物需长期服用,非药物干预需家庭与社区配合,部分患者无法坚持。

防治需“三管齐下”

比起期待“特效药”出现,专家们一致认为,健康生活,早诊早治是降低风险、延缓病程的公认路径。

从生活细节入手

国内外研究证实,全球40%的病例与可干预风险因素相关。

  • 日常饮食建议以果蔬、全谷物、坚果、深海鱼类为主,其中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能增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维生素B12、叶酸增加认知储备,欧米伽3脂肪酸减少神经炎症,均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 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拳,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少异常蛋白沉积;
  • 保证每晚7~8小时高质量睡眠,有助大脑及时清除代谢废物;
  • “三高”人群需规范用药,避免血管损伤累及大脑。

抓住记忆衰退信号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易与“人老爱忘事”混淆,若能及时识别,可大幅提升治疗效果,最典型的信号是“记不住、说不清、脾气变”。

  • 出现“近事记忆减退”,比如刚交代的事转头就忘、反复询问同一问题、频繁丢失物品,或在熟悉环境中迷路;
  • 语言与执行能力下降,说话总“忘词”、无法完成简单的事、算不对数;
  • 性格与情绪也开始异常,温和的人会变得易怒、多疑,或对以往喜欢的事失去兴趣。

延长独立生活期

一旦发现上述信号,需尽早前往神经内科、中医脑病科、精神科或老年科的记忆门诊就诊,进行脑部影像检查、认知功能评估等检查。

早期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同时配合认知训练、康复训练,可延缓病程,改善受损的认知功能。

早防早治可在很大程度上延长患者独立生活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是患者“疗效最佳的辅助药”,建议照护者学习疾病知识,理解患者的“行为异常”是病理表现而非“故意捣乱”,耐心陪伴,帮患者保持独立生活能力。▲

来源:生命时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夏天不玩水=白过!宜春一地这样... 一河清水 一河“活”水 2025年 宜春靖安县新增涉水项目14家 陈家畲、晒网地、奇游营地、8号码头...
当长城汽车遇见敦煌:一场跨越千... 敦煌,大漠中的艺术殿堂,丝路古道上的文明交汇点,曾见证无数商队与文化的往来。如今,这里迎来了一位特殊...
长城汽车敦煌寻根之旅,以“万里... 2025 年 9 月 19 日,长城汽车带着对敦煌文化的敬畏,携手央视新闻《中国经济引力场》栏目,把...
最新报团去北京旅游三天多少钱,... 带娃去北京3日游怎么玩好,亲子游北京三天如何规划行程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宛如一座巨大的...
去北京旅游跟团三日价格,北京旅...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它是中国的心脏,承载着千年的历史...
组团去北京3日游路线该怎么玩,... 超全详细北京3日游贴心路线规划!暑假三天轻松玩转北京行程安排 北京,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现代繁华的...
淄博→尔滨→天水 “网红城市”... 今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节,形成八天的“超长版假期”。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2025国庆旅游趋势预测”显示...
双人北京三天两晚游费用概览, ... 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它是中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和国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