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悲秋常作客。”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心理咨询门诊连续接诊了数位症状相似的患者,他们大多因工作压力而产生了焦虑、抑郁、失眠等不良情绪,对此,副主任医师徐建勋表示,是“悲秋综合征”在做怪。
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心理咨询门诊徐建勋
秋季是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病”的高发季,“调查显示,约高达38%的抑郁症患者,会在秋冬季抑郁发作,秋季的自杀率也是全年中最高的。而至少15%的普通人群,也会在秋天有抑郁情绪的体验。我们称这种与季节有关的‘情绪病’叫‘悲秋综合征’。”
徐建勋介绍,秋冬交替,万物凋零,气温变化比较大,人们容易产生伤感情绪,比如看到秋天的落叶,秋风萧瑟景象,会产生负面情绪。“入秋后日照减弱,人体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大脑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相对增加,会抑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大脑细胞的功能活动就会降低,抑制过程增强,出现抑郁情绪,也使人容易疲劳。”他说,在现代社会中有发病增高的趋势,在环境改变、压力增大、遭遇挫折等外因的作用下,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又不善于调整心态,不主动调整情绪,就常常容易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病”。
“悲秋综合征”等抑郁焦虑情绪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忧伤、悲观、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食欲和睡眠质量下降;心烦、担心、紧张、无法放松。此外,还主要表现有睡眠增加、疲乏无力、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等,能明显地感到悲伤和易激惹,难以集中注意力。
徐建勋在坐诊
对于预防“悲秋综合征”,徐建勋认为,可通过心理调节、改善营养、情感宣泄、增加锻炼等方面进行。“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日常饮食中尽可能食用牛奶、蛋、水果,补充蛋白质与钙质,以增强耐力与意志力。每天尽量争取在晚上10点前入睡,要早睡早起,中午适当小睡10到20分钟。另外,还要多结交朋友,找知心的、明白事理的亲友,向其倾吐心里话。”他还表示,“体育锻炼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心理变化,较适合的运动项目有慢跑、户外散步、跳舞、游泳、练太极拳等。”徐建勋说,已经确诊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秋冬季节尤其不要擅自调药、停药,要遵医嘱治疗,防止复发。
编辑:马瑾
校对:侯瑞 崔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