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游客在社交平台曝光张家界景区购物遭遇:短短三天光顾的5家商铺中,竟有4家存在缺斤少两行为。其中,购买单价15元/斤的橘子时,商家用无签封、未年检的“作弊秤”虚报重量,2斤橘子显示为2斤6两,多收9元。游客质疑后,商家仅以“水果有损耗”搪塞。事件引发舆论哗然,武陵源区市监局9月22日紧急通报:情况基本属实,已立案调查涉事店铺,并承诺开展计量专项整治。
涉事商家使用的作弊秤可通过调整单价档位改变显示重量,隐蔽性强。更令人心惊的是,80%的商铺违规比例(5家店4家用“鬼秤”)暴露出问题并非个案,而是部分商家心照不宣的牟利手段。早在2025年2月,张家界就因“两个菜844元”天价餐事件被质疑监管不力,如今旧疾复发,反映日常巡查机制严重失灵。监管仅靠舆情发酵后才“高度重视”,暴露出被动执法的惰性。
商家每克扣6两橘子(溢价30%),看似多赚9元小利,实则透支景区长久积累的信誉。旅游经济核心是“信任消费”,当游客将张家界与“宰客”标签捆绑,再美的山水也难抵负面印象。尤其当前正值各地文旅“拼服务”黄金期,此类事件叠加天价餐前科,极易让潜在游客用脚投票。正如网友所言:“作弊秤砸的是整座城市的金饭碗。”
目前武陵源区市监局虽宣布随机突击检查商户计量器具,开通微信、电话举报渠道,但“事后救火”式的整治难阻乱象复发。根治之道需转向事前防范:
张家界的奇峰秀水是世界遗产,但游客的体验与信任才是可持续经营的根基。若纵容商家在秤上做手脚,终将在人心上失衡。唯有让诚信成为景区最硬的通货,方能在文旅竞争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