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凉风一起,桂香暗浮,杭州最舒爽的暴走季节,开场了。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将至,最近不少人都在搜“杭州旅行攻略”“杭州徒步路线”……
90%人不知道的隐藏玩法,来了!
不必执着于西湖边的人潮里,其实,那些绕着山、牵着巷、浸着老底子烟火气的小路上,藏着更懂杭州的打开方式。
"
近日,杭城的暑意已渐渐褪去,满觉陇路石屋洞洞口的那株早银桂上,三朵桂花已悄然绽放。这个时节,若是寻一条宝藏路线,来一场浸润着杭城市井气息的City Walk,我想应当会格外治愈吧。
摄影:张升航
从地铁7号线吴山广场站走出,一眼便能看见那块刻着“吴山天风”的巨石。它仿佛一位老友,在吴山脚下静静等候着你的到来。第一次见到它,还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只是个小孩,只觉得这石头极大,上面镌刻的字体苍劲凌厉,有一种压入眼底的磅礴。如今岁月流转,它历经风霜雨雪的洗刷,反而更添几分深沉与韵味。来来往往的游客行经此处,驻足拍照的同时,或许也在揣想这四个字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吧?
沿着石阶小道拾级而上,途经中国财税博物馆,便来到城隍阁的入口。
图源:童行坐标日志
在这里,很难不被那一面刻有“吴山大观”四字的巨大照壁所吸引。查阅资料得知,这四个字竟是集自清康熙皇帝手书。照壁一旁,几位老人正倚壁闲谈,有说杭城旧事,也有拉家常琐碎。市井生活的温润与古迹的沧桑在此相映,恍惚间,仿佛时光也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十二生肖石 图源:都市快报
从入口再往南走,通往云居山的山道旁散立着一片石群,你可别急着走,它们可不是普通的石头。据《湖山便览》记载,“峻石十二,平地山起,玲珑瘦削,如山离立,各以形象名之曰‘巫山十二峰’。曰笔架、曰香炉、曰棋盘、曰象鼻、曰玉笋、曰龟息、曰盘龙、曰剑泉、曰牛眠、曰舞鹤、曰鸣凤、曰伏虎。”有趣的是,古人以为这是仙境示意图,还特意在旁边设置了一块“瓢羹石”作为提示。后来,杭城百姓觉得它们的轮廓与十二生肖比较相似,又赋予了“十二生肖石”的趣称。
江湖汇观亭 摄影:宋赟
绕过生肖石,沿曲折小径继续上行,便来到了第一处隐藏的打卡点——紫阳山顶的江湖汇观亭。这是一座以“八角攒尖顶、重檐十六柱”为结构的楼阁式亭,二层檐下悬挂有现代画家唐云所题“江湖汇观”匾额;亭柱上镌刻着明代徐渭的名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短短几字,道尽了吴山的湖山气象,意境深远、令人回味。
其实,这座亭子不算大,但在我看来,这里却是吴山上最具生气的地方。刚到时才早晨七点多,亭中已聚了不少人,大多是中老年人,排成行列,随着音乐做着健身操。他们的动作不算整齐,却格外认真,一招一式间,无不透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健康的珍视。
城隍阁 摄影:张升航
为捕捉理想的作品,我沿亭中的回旋阶梯小跑而上,直奔二层——果然是一处隐藏的绝佳机位。登临刹那,视野豁然开朗:远望可见城隍阁巍然耸立,飞檐翘角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北眺杭州城坊巷纵横、楼宇参差,西湖如碧玉静嵌其间;向南则可俯瞰钱塘江浩浩东流,水天相接、气象开阔。江湖交汇、山河入画,这便是亭名“江湖汇观”的由来。看着此景,我迫不及待举起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这绝佳美景。
摄影:遗落的森林-630
从江湖汇观亭继续向南前行,小径愈发清幽,行走其间,别有一番惬意。路旁,彼岸花零星点缀在绿意中,好似哪位画家不经意间在林中洒落的几笔朱红,平添一抹惊艳。不多时,便来到紫阳山西坡——三茅观附近。这里,有一方摩崖石刻,上刻“吴山第一峰”五字。一旁的介绍说明写道,此为宋朝朱熹手笔,典出金主完颜亮《题临安山水》:“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大多数游人行至此处,不过匆匆一瞥就继续前行,少有驻足细观者。我也一样,在这里稍作歇息后,便赶往此行最后一站——积义亭。
吴山版“绿野仙踪” 摄影:张若农
积义亭深藏于吴山之中,较他处更为幽静,绿树环合,藤蔓缠绕,宛如一处被遗忘的“绿野仙踪”。站在特定角度,透过层层叠叠的绿叶望去,远处的城隍阁恰好嵌入视野,那成片的绿色藤蔓,几乎将整座阁楼温柔包裹。远远望去,它仿佛悬浮于碧波之上,恍惚间,竟有种脱离尘世之感。找了几个机位拍摄数张照片后,我找了一处石凳坐下,看那光影在绿叶间跳跃变幻,不禁感慨:吴山虽不甚高,却见证了多少朝代更迭、人事浮沉。昔日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皆已随风而逝,唯有这山石、亭台、古木,依然静默伫立,无声注视着杭城的繁华与变迁。
摄影:楼航
下山时,夕阳已将吴山染成金黄。回望那“吴山天风”四字,我忽然明白:所谓天风,或许不只是吹过耳畔的自然之风,更是历史之风、时代之风——它从远古吹来,向未来吹去,无声无息,却从未停息。
杭州的美
一半在老城烟火,一半在湖光山色
从“吴山天风”的磅礴
到市井老人的闲谈
再到山顶豁然开朗的江湖汇观
每一步,都是与老底子生活的温柔照面
杭州最诗意的徒步季节即将到来
是时候上山走走了
你知道哪些
杭州City Walk的宝藏路线呢?
求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