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伯问“道”系列之二十:老子论人性与本心
【引子】
晨雾如素纱轻笼,将老子草堂外的青竹裹得朦胧。竹尖悬着的露珠迟迟未落,风过竹梢时,才顺着斑驳竹节坠入土中,晕开点点湿痕。姬伯身着素色深衣,双手垂立,恭敬侍立在沙盘旁。白发如雪的老子正持着桃木杖,在细沙上缓缓游走,杖尖蹭过沙粒的“沙沙”声,似与晨雾、竹影共语。,沙粒被晨风撩起细微漩涡。“绝学无忧”四个大字在沙盘上显现。 老子对姬伯说:今日我们从‘人性’说起,”老子抬眼,目光穿过竹帘望向渐醒的集市,“说这亘古不变的性子,与该有的敬畏。
【其一】绝学无忧
姬伯拂去袖口露水:“弟子愚钝,‘绝学无忧’可是要人弃绝学问?” 老子腕间微动,沙上现出流云纹:“非也。‘绝’的是以学问作刀斧,将人性劈成非黑即白的执念。”杖尖轻点窗外集市,“你看那布商,清晨对老主顾笑脸相迎,午后对乞儿横眉冷对。若执意定其善恶,岂不如刻舟求剑?”沙纹渐化成水波状,“懂得人性如流水,不妄加评判,方得自在。
【其二】 善恶之执
忽闻巷口喧哗,货郎因秤砣不准与妇人争执,见孩童跌哭却双双上前搀扶。姬伯蹙眉:“善恶之界果真模糊难辨?” 老子以杖画圆:“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圆中现出阴阳鱼纹,“顺从与呵斥不过一念,如这太极流转。但须知——”杖尖重重点在沙上,“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对人性这头巨兽,当存三分敬畏。
【其三】荒兮未央
集市喧嚣渐涌,粮商登高呼喝“存粮避灾”,人潮如蚁群涌动。姬伯望之怅然:“这般逐利狂潮,果真永无休止?” 老子杖扫沙盘,现出茫茫荒漠,沙丘起伏如亘古时光:“荒兮,其未央哉!你看这欲念之潮,自部落争食至今朝争利,何曾有一日停歇?”他指向远处太庙的方向,“周鼎铭文载‘贝玉争辉’,汉碑亦刻‘米珠薪桂’,与今日何异?人性趋利,如水就下,自洪荒至永恒,未曾更改。敬畏它,便是敬畏这天地间最恒常的律动之一。
【其四】众人熙熙
姬伯望见集市喧嚣:商人竞相谈价,文人即兴赋诗,匠人专注雕琢。他不解:“众人奔忙,皆为利往乎?” 老子执茶盏,观茶叶沉浮:“熙熙如享太牢,攘攘如登春台。趋利慕名,犹草木向阳,生灵之本也。”抬手指向田间老农:“你看那伺弄禾苗者,求的是一季收成;再看这雕玉匠人,图的是技艺精进——皆是为心中之'得'。” 盏中茶汤澄澈,映着市井百态:“水无势则滞,人无求则殆。圣人不塞其源,而导其归海。善治者令私利汇成公义,使匹夫之志通于天下
【其五】 我独泊兮
暮色渐合,集市灯火次第亮起。姬伯见老子始终淡然,不禁问道:"众人皆有所求,先生何以独守清净?" 老子杖尖在沙上勾出新月:"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月光洒在沙盘,映出澄澈光晕,"非是拒绝人世,而是像婴儿般保持本真。世人追逐外物,我独守护内心明月。
【其六】愚人之智
华灯初上,珠宝铺流光溢彩。姬伯望向老子的粗布麻衣:"在世人眼中,您这般清贫可谓愚拙。" 沙上现出空谷幽兰图:"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兰香仿佛透沙而出,"看似欠缺,实是保全天性。不以外物累心,方能得大自在。
【其七】昏昏闷闷
书院传来激烈争论,儒生为"人性善恶"各执一词。老子轻抚长须:"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他指向窗外大海:"他们的精明是浪花,我的昏闷是深海。不执着表象,方能见天地本真。
【其八】澹兮若海
夜潮声由远及近,沙盘竟泛起粼粼波光。"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所止。"老子杖引星光,"心要像大海容纳百川,如长风穿越千山。不拘泥是非之辩,方得真正自由。
【其九】顽且鄙
更夫梆声响起,夜市人群渐散。姬伯问:"世人皆有抱负,先生莫非无所作为?"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老子在沙上画下松柏,"非是不为,是不妄为。如松柏扎根山崖,任它风云变幻,我自守住根本。
【其十】贵食母
启明星升,沙盘字迹泛起晨光。姬伯彻夜闻道,终问:"先生所有智慧,根源何在?" 老子画圆包容万象,最后轻点圆心:"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圆中现出胚胎纹路,"万物生于道,如婴儿育于母腹。守住这个根源,便得无穷滋养。" 晨光破晓,沙盘图案渐隐,唯留圆心一点如朝露闪烁。姬伯整衣拜谢,见老子桃木杖头已绽新芽——原来道就在这生生不息的自然之中。
现代解析作者简介:户世锋,中医执业医师,道德经讲师,祖籍山东菏泽,1969年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自幼学习道家文化与中医骨科。终生致力于道德经研究与中医股骨坏死治疗研究,取得十余项国家中医治疗专利,创立“户氏蒸敷灸”治疗“股骨头坏死”治疗体系,在中医治股骨头坏死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户世锋医生。校稿人:穆志刚
创作于:郑州中怀堂骨科医院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