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脑洞:益生菌可人工设计,益生元行吗?行!| 热心肠日报
创始人
2025-10-01 09:43:33
0

该篇日报由R·base创作生成,人工审核校对。

设计工程化多糖,精准调控肠道菌群与免疫(综述)

Trends in Biotechnology——[14.9]

核心观点:多糖作为微生物组调节剂具有双重功能,通过选择性促进有益菌生长的益生元作用,及直接激活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精准调控肠道微生态和宿主免疫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② 结构决定功能:多糖的来源、单糖组成、分子量和化学结构(如糖苷键类型、支链和功能基团)共同决定了其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而影响其在肠道中的发酵模式和与模式识别受体(PRR)的结合特异性。③ 益生元作用机制:多糖在肠道内被特定菌群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等代谢物,这些产物能降低肠道pH值,促进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生长,抑制病原菌,并增强肠道屏障功能。④ 免疫调节机制:多糖可作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直接激活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的PRR,调控T细胞分化;同时,其代谢产物SCFA也能通过GPR109A等受体间接调节免疫应答,共同维持免疫稳态。⑤ 工程化策略优化:通过化学修饰(如硫酸化)或构建纳米载体、水凝胶等递送系统,可以增强多糖的免疫原性、靶向性和肠道保留时间,从而显著提升其调节微生物组和抗肿瘤免疫的功效。⑥ 临床转化挑战:多项临床前研究已证实工程化多糖在治疗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中的潜力,但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仍面临结构表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作用机制验证等挑战。⑦ 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的研究重点在于深入解析多糖的构效关系,开发可精准靶向特定菌群或免疫通路的智能多糖系统,并推动个性化的、结合微生物组与免疫调节的协同治疗方案进入临床。

原文信息 ▼

Rational bioengineering of polysaccharide in designing of microbiome modulation

2025-09-25 , doi: 10.1016/j.tibtech.2025.08.014

王高峰等Cell子刊:一文读懂皮肤菌群与皮肤健康(综述)

Med——[11.8]

核心观点:皮肤微生物稳态是健康之本,其失衡是多种皮肤病的关键诱因。② 微生物群落构成:皮肤微生物由细菌、真菌、病毒组成,协同维护屏障与免疫功能;其构成随年龄变化,从婴儿期的链球菌属为主转变为成年期的丙酸杆菌属、葡萄球菌属等主导。③ 年龄与衰老影响:婴儿期链球菌属产生抗菌物质保护皮肤,成年期痤疮丙酸杆菌(C. acnes)则增强皮脂;皮肤衰老时,有益的C. acnes减少,可能因皮脂流失而加剧氧化应激。④ 特应性皮炎失衡: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增殖并释放毒力因子加剧炎症,同时有益菌株功能减弱;马拉色菌则扮演双重角色,既能抑制病原菌,也能加剧过敏。⑤ 痤疮与毛囊失调:致病性C. acnes菌株(IA型)通过代谢产物加剧炎症,而健康相关菌株(II/III型)则占下风;马拉色菌分解皮脂产生的脂肪酸亦会恶化病情。⑥ 慢性伤口微生态:糖尿病足溃疡中,S. aureus与铜绿假单胞菌协同作用,增强毒力与耐药性;噬菌体群落动态显著影响愈合,其中葡萄球菌噬菌体与伤口转归呈正相关。⑦ 新兴治疗策略:未来疗法可利用菌株竞争、靶向真菌-细菌生物膜相互作用,或应用噬菌体对病原菌进行精准清除,以恢复微生态平衡。⑧ 工程微生物疗法:通过基因编辑改造共生菌以调节皮脂或搭载新功能,再结合微针等先进递送技术,有望开创皮肤病治疗新方向。

原文信息 ▼

Microbial homeostasis and dysbiosis in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skin

2025-09-29 , doi: 10.1016/j.medj.2025.100847

Cell子刊:细菌间"内卷"如何帮助缺硫的植物"躺赢"?

Cell Host and Microbe——[18.7]

研究设计与方法:研究通过构建功能性的合成细菌群落(SynCom),探究植物硫营养与根际微生物组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② 核心发现:细菌释放的信号分子谷胱甘肽(GSH)介导了一种跨界的适应性权衡,在牺牲细菌自身适应性的同时,增强植物在硫缺乏环境下的生长。③ 植物影响微生物:植物体内硫稳态失调会重塑根际菌群组成与功能,特别是导致与硫代谢相关的直系同源基因群(COGs)的丰度改变。④ 合成菌群促生作用:一个由18个菌株组成的SynCom能够有效促进模式植物拟南芥和作物菜心在缺硫条件下的生长,且其功能依赖于该菌群的硫代谢能力。⑤ 跨界适应性权衡:细菌间的竞争性互作越强,其向环境中释放的GSH就越多,从而为宿主植物生长带来更大优势,揭示了植物-微生物间的适应性权衡。⑥ GSH信号分子验证:基因敲除实验证实,无法合成GSH的突变菌株丧失了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明确了GSH是协调这一跨界互作的关键信号分子。⑦ 应用价值:该机制为利用微生物调控策略改良缺硫农业土壤提供了新思路,助力可持续作物生产。

原文信息 ▼

A bacterial signal coordinates plant-microbe fitness trade-off to enhance sulfur deficiency tolerance in plants

2025-09-26 , doi: 10.1016/j.chom.2025.09.007

高晓燕/王颖等:荧光探针精准识别代谢特定泻药的功能肠菌

Gut Microbes——[11]

研究方法创新:开发酶活性可视化平台,通过底物探针(ABPs)结合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ACS)和16S rRNA测序,在人体肠道微生物中定位、分离并鉴定番泻苷A(SA)还原功能菌群。② 核心发现:成功识别SA还原功能菌群,发现不同进化谱系细菌可执行相似代谢功能,并从这些菌群中鉴定出新型SA还原酶StNfrA,验证了平台通过酶活性区分功能菌群的有效性。③ 探针选择性验证:设计的SAP2探针通过光亲和标记选择性靶向SA还原酶,经体外竞争实验和抑制实验证实其特异性,并通过质谱和凝胶电泳确认标记蛋白为氧化还原酶类。④ 功能菌群鉴定:从人体粪便样本中成功分选出功能菌群,发现其分类学上跨越多个门,其中梭菌属、链球菌属和拟杆菌属等丰度显著富集,并进一步验证了新发现的嗜热链球菌等菌株的SA代谢能力。⑤ 新酶功能验证:StNfrA酶的生化特性分析显示其对SA的Km值为60.4μM,催化效率高于同类酶BpNfrA,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关键结合残基(如Arg43、Arg104)的相互作用机制。

原文信息 ▼

In situ identifying sennoside A-reducing bacteria guilds in human gut microbiota via enzymatic activity visualization

2025-09-25 , doi: 10.1080/19490976.2025.2560598

张科/王小龙/李志鹏/邓露等:发现"遥控"山羊乳脂合成的关键瘤胃菌,或助力奶业生产

Genome Biology——[9.4]

研究设计:本研究构建了山羊瘤胃微生物基因集(GRMGC)与基因组(MAGs)数据库,并结合泌乳数据对高、低产脂山羊进行多组学分析。② 核心发现:普氏菌属(Prevotella)是提升产奶量与乳脂率的关键菌群,其代表菌株P. bryantii B14能合成烟酸以促进乳脂合成。③ 组间差异:多组学对比发现,高产高脂组的普氏菌属丰度更高,B族维生素合成通路富集;而低产低脂组中该菌丰度下降,产甲烷活动则更强。④ 分子机制:P. bryantii B14合成的烟酸转化为烟酰胺(NAM),通过激活乳腺细胞GPR109A受体及下游mTORC1信号通路,上调了脂肪合成基因的表达。⑤ 因果验证:体内外实验均证实,P. bryantii B14能有效合成烟酸,且对奶山羊进行灌胃干预可提升乳脂率并抑制瘤胃产甲烷。⑥ 应用价值:本研究建立了瘤胃微生物调控乳脂合成的因果链,提出普氏菌属丰度可作为精准育种的生物标志物,为靶向微生物干预、提升奶业生产力提供了新策略。

原文信息 ▼

Deciphering functional landscapes of rumen microbiota unveils the role of Prevotella bryantii in milk fat synthesis in goats

2025-09-26 , doi: 10.1186/s13059-025-03788-z

王琳/郭传瑸等:短双歧杆菌如何抑制肥胖相关肝癌?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9.2]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利用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肝细胞癌(HCC)小鼠模型,探究了益生菌短双歧杆菌(B. breve)对肥胖相关肿瘤的免疫调控机制。② 核心发现:B. breve通过其代谢活性降解牛磺胆酸(TCA),进而恢复肿瘤微环境中CD8+ T细胞的浸润,抑制肥胖相关HCC进展。③ TCA水平与免疫抑制:肥胖小鼠血清TCA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肠道内B. breve的丰度呈负相关;TCA通过阻断ERK磷酸化,直接抑制CD8+ T细胞的浸润及其抗肿瘤功能。④ BSH酶介导代谢调节:B. breve通过其编码的Ⅳ型胆盐水解酶(BSH)将TCA转化为胆酸;使用抑制剂AAA-10阻断BSH活性,会削弱B. breve的抗肿瘤效果。⑤ 潜在应用:该研究表明,靶向肠道菌群代谢物或可为肥胖相关癌症治疗提供新策略。

原文信息 ▼

Deconjugating taurocholic acid with Bifidobacterium to mitigate obesity-driven cancer progression by restoring CD8+ T-cell infiltration

2025-08-21 , doi: 10.1038/s41522-025-00809-4

潘雄飞/潘安等:从孕期生活方式到出生结局,肠菌和代谢物发挥中介作用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6.9]

研究设计与方法:基于两个前瞻性队列,采用多组学方法纵向分析了1086名孕妇的健康生活方式、肠道菌群与血清代谢物,并评估其与不良出生结局的关联。② 核心发现: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巨大儿(MAC)、早产(PTB)和大于胎龄儿(LGA)风险,且此关联部分由特定的肠道菌群和血清代谢物介导。③ 关键菌群与代谢物:健康生活方式与Lachnospiraceae NK4A136菌群及4-甲氧基雌酮、LPC(0:0/18:3)等呈正相关,与Eisenbergiella、Tyzzerella、巨单胞菌属等菌群及pro-Ile、1-氨基-环丁烷-羧酸等呈负相关。④ 量化中介效应:Eisenbergiella和4-甲氧基雌酮对PTB风险的介导效应最显著(分别为11.4%和13.0%),而其他微生物与代谢物对MAC和LGA风险的介导效应约为5%-7%。⑤ 动态关联网络:健康生活方式组的菌群-代谢物关联更稳定,而不良生活方式组的网络更复杂且易受干扰。⑥ 结论与意义:研究揭示肠道菌群-代谢物是连接孕期生活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键生物学通路,为改善母婴健康提供了新证据,且结果在独立队列中得到部分验证。

原文信息 ▼

Associations between Combined Healthy Lifestyle and Adverse Birth Outcomes in Two Prospective Cohorts: Roles of Gut Microbiota and Serum Metabolites

2025-09-26 , doi: 10.1016/j.ajcnut.2025.09.036

沈哲/虞朝辉/叶晓华等:4类代谢-炎症亚型,预测消化疾病风险

Advanced Science——[14.1]

研究设计与方法:这项前瞻性研究基于UK Biobank队列398,432名参与者,对基线的6项临床常规代谢与炎症指标进行聚类分析,识别并分析代谢-炎症亚型与随访期间(中位12.8年)罹患消化系统疾病的关联。② 核心发现:识别出4种独特的代谢-炎症亚型,与消化系统疾病风险显著相关,其中“炎症状态(IS)”和“肥胖伴胰岛素抵抗(OIR)”亚型具有最高的发病风险,血浆代谢物特征起介导作用。③ 亚型差异:IS亚型的消化道癌症和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风险增高(HR 1.22-3.68),而OIR亚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胆囊癌等疾病风险最高(HR 1.05-3.87)。④ 代谢标志物:糖蛋白乙酰基(GlycA)、缬氨酸和酪氨酸等被鉴定为关键的跨疾病预测因子,且这些代谢特征介导了临床亚型与疾病风险关联。⑤ 机器学习预测:基于代谢物构建的代谢风险评分(MetRS)对10种消化系统疾病展现出良好预测能力(C-index > 0.70),并揭示了风险的性别差异,如女性胆囊炎、男性食管癌风险更高。⑥ 潜在机制:KEGG通路分析锁定了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异常,而关键代谢物与免疫蛋白的关联分析表明代谢-免疫相互作用是驱动疾病风险的重要机制。

原文信息 ▼

Integrated Metabolic and Inflammatory Clustering Reveals Distinct Risk Profiles for Digestive Diseases

2025-09-28 , doi: 10.1002/advs.202511000

慢性肠炎促抑郁焦虑,肠-脑轴细胞代谢或是关键因素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10.1]

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Winnie自发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结合间接量热法、动物行为学测试与转录组测序,分析慢性肠炎状态下肠-脑轴的细胞代谢变化。② 核心结论:慢性肠道炎症引发的肠-脑轴细胞代谢紊乱,是导致小鼠能量代谢异常和产生抑郁及焦虑样行为的关键原因。③ 行为与代谢表型:Winnie小鼠表现出自发活动减少、睡眠增加以及抑郁和焦虑样行为,同时其整体耗氧量、能量消耗及食物和水的摄入量均显著降低。④ 组织代谢通路改变:远端结肠的糖酵解、脂肪酸氧化等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呈现复杂紊乱,而脑组织中的糖酵解、脂肪酸β-氧化、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通路基因表达下调。⑤ 中枢炎症反应:Winnie小鼠脑组织内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如TNF、IL-21等)表达显著上调,而部分抗炎或调节性因子下调,提示存在中枢神经炎症。⑥ 潜在机制和启示:外周肠道的慢性炎症可能通过重塑肠道和大脑的细胞能量代谢程序,并激活中枢炎症,最终影响神经功能并导致行为改变,揭示了炎症性肠病患者精神共病的潜在病理生理学基础。

原文信息 ▼

Dysregulation of cellular metabolism within the gut-brain axis is associated with behavioural changes in chronic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2025-09-26 , doi: 10.1186/s12974-025-03536-x

JAMA子刊:高GL饮食如何影响餐后血糖?因人、因时而异

JAMA Network Open——[9.7]

研究设计:一项横断面研究采用连续血糖监测(CGM)与饮食记录,评估了514名无糖尿病成人的膳食血糖负荷(GL)、年龄、性别及BMI等因素对餐后血糖的影响。② 核心结论:高GL膳食显著升高餐后血糖,尤其在午餐和晚餐后,且此反应受年龄、性别、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进餐时间等多种因素共同调节。③ GL影响量级:膳食GL每增加10单位,餐后血糖升高1.3 mg/dL;午餐和晚餐后的血糖升高比早餐更持久,超过3小时仍未回落。④ 餐次反应差异:GL对血糖的影响在早餐、午餐和晚餐后分别于45、90和105分钟达到峰值,且后两餐的血糖反应更强、更持久。⑤ 年龄效应:年龄每增长10岁,餐后血糖升高1.9-3.5 mg/dL,并加剧高GL膳食的影响,使老年人餐后血糖更易超过130 mg/dL。⑥ 性别与BMI影响:午餐和晚餐后期,男性血糖低于女性(差异可达4.6 mg/dL);BMI则主要影响早餐后血糖,每单位使血糖升高0.7 mg/dL。⑦ 其他关键因素:HbA1c每增1%,餐后血糖升高12.0 mg/dL;节律方面,早起关联早餐后血糖升高、午餐后降低,晚睡则关联晚餐后血糖降低。

原文信息 ▼

Age, Sex, BMI, Meal Timing, and Glycemic Response to Meal Glycemic Load

2025-09-23 ,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33193

JAMA子刊:RCT新证,抗氧化补充剂能否改善男性不育?

JAMA Network Open——[9.7]

研究设计与参与者:多中心随机试验评估抗氧化剂对男性生育的影响。该SUMMER试验为荷兰21家机构开展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纳入1171名寻求生育治疗的男性及其伴侣,比较抗氧化补充剂(含甜菜碱、L-半胱氨酸等)与安慰剂对6个月内持续怀孕率及精子质量的影响。② 核心发现:抗氧化剂未提高怀孕率。抗氧化剂组(33.8%)与安慰剂组(37.5%)6个月内持续怀孕率无显著差异(调整优势比0.85),但4-6个月窗口期(精子成熟周期)内抗氧化剂组怀孕率显著更低(15.5% vs 21.5%)。③ 次要结果无改善:精子DNA碎片化、总运动精子数等指标及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成功率均未因抗氧化剂提升,部分IVF环节(如新鲜胚胎移植)的怀孕率甚至更低。④ 潜在副作用显现:抗氧化剂组精子活力下降,且可能因过度抗氧化引发“还原性应激”,但未增加严重不良事件风险(如胃肠不适发生率两组相近)。⑤ 研究结论与建议:作者建议避免使用该抗氧化剂,因其未改善生育结局且存在潜在风险,强调补充剂使用需基于高质量证据而非假设安全性。

原文信息 ▼

Antioxidant Treatment and the Chance to Conceive in Men Seeking Fertility Care: The SUMM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2025-09-25 ,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32405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冬... 标题:冬天这样补,不仅吃不胖,还能减肥,一锅用不了20块钱,省钱省事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许多人都渴...
日本人不爱运动却最长寿,且患癌... 清晨七点,东京的小巷里,72岁的木村奶奶刚从附近超市买完新鲜蔬菜,步履稳健地迎着晨光回家。菜市场门口...
原创 一... 战火中的父子重逢:一位兵团司令与失散22年的儿子 1949年10月,解放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随着...
我市全力保障“双节”期间文旅消... 全链条服务保障 促消费提质升级 我市全力保障“双节”期间文旅消费市场 安全繁荣 9月30日,市政府...
海口开展夜游船大规模人员转移专... (来源:中国水运网) 转自:中国水运网 “海口海上搜救分中心,海旅01呼叫,因突发雷雨大风,导致我船...
“双节”游海南 快乐不重样 在海口湾海域行驶的海旅游船。海南旅投供图 9月30日,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员工在海上展示巨幅国旗。海...
家国同圆,邻悦金秋 梅林一村“...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何茜茹 中秋月圆,家国同庆。9月30日晚,由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梅林一村社...
“双线开通”激活和龙全域旅游新... 9月28日,沈白高铁与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同步通车。作为两条交通动脉辐射效应的重要承载地,和龙...
新iPad 真机全球首曝,苹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 (ID:ifanr),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原文标题:《新 iPad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