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庆的欢歌遇上国际老年日的关怀,健康便成了送给长辈最珍贵的礼物。有人觉得“年纪大了,一动就累,不如歇着”,但北京佑安医院老年专科护理组想告诉大家:老年不是“停止运动”的理由,科学适量的运动,才是延缓衰老、守护健康的“天然良药”。
别再说“老了不用动”!运动给老人的5大“健康福利”
很多长辈担心运动伤身体,却不知道坚持运动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 强肌肉、护骨骼:对抗年龄增长带来的肌肉流失,降低骨质疏松风险,让走路更稳、做事更有力。
- 护心肺、防慢病:改善心肺功能,帮助控制血压、血糖,减少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作可能。
- 防跌倒、保安全:提升平衡能力,减少不小心摔倒的风险,让独自生活更安心。
- 调情绪、睡更香:运动时释放的“快乐因子”能缓解焦虑、抑郁,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告别失眠困扰。
- 健大脑、防健忘: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认知功能,延缓记忆力衰退,帮助预防认知障碍。
4类运动最适合老人!根据身体选,安全又高效
长辈运动不用追求“高强度”,动作缓慢、强度适中、安全性高的运动才是首选。推荐这4类:
- 有氧运动(练心肺):快走(最方便,随时随地能练)、太极拳(练柔韧还能强平衡)、游泳/水中健身(水的浮力护关节,适合有关节炎的长辈)、老年舞蹈(有趣味还能练协调,还能交朋友)。
- 力量训练(强肌肉):用弹力带(轻便易操作,风险低)、轻量哑铃(练上肢力量,比如举水杯的动作)、自重训练(靠墙静蹲练下肢、抬腿练核心,不用额外器械)。
- 平衡训练(防跌倒):单腿站立(可以扶着桌子或墙,慢慢练)、脚跟对脚尖直线行走(像走“一字步”,循序渐进)、简易瑜伽平衡体式(选初学者动作,比如靠墙树式)。
- 柔韧性训练(舒关节):静态拉伸(动作轻柔缓慢,比如伸懒腰、转手腕脚踝)、老年瑜伽/太极(兼顾柔韧与放松)、日常伸展操(看电视间隙就能做,缓解身体僵硬)。
老人运动先看这4点!安全永远排第一
运动虽好,但安全最重要,长辈开始运动前,一定要记住这些注意事项:
1. 先选对运动:避开对关节冲击大的动作,比如跳跃、快跑,有关节炎就选水中运动,平衡差就多练太极。
2. 先问专业人:刚开始运动计划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专业教练,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方案,别盲目跟风练。
3. 准备要做足:穿宽松的衣服和有支撑性的运动鞋;选平整、光线足的场地;运动前花5-10分钟热身(比如慢走、转关节);运动中、运动后及时补水,别等渴了再喝。
4. 学会“听身体的话”:运动后肌肉轻微酸痛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关节疼、胸痛、头晕、呼吸困难,一定要马上停下来,严重时及时就医,别硬撑。
运动多久、多强合适?记住“3个标准”,新手也能上手
很多长辈不知道“怎么把握运动强度和时间”,其实不用复杂计算,记住这些简单标准就行:
- 频率:有氧运动每周3-5天,力量训练每周2-3天(同一部位要隔48小时再练,比如今天练胳膊,明天练腿),平衡和柔韧性训练每天都能做。
- 强度:用“谈话测试”判断——运动时能正常和人聊天,说明强度刚好;如果气喘吁吁说不出完整句子,就是强度太大了,得放慢速度。
- 时间:有氧运动每次至少10分钟,一周累计够150分钟;力量训练每个动作做8-12次为一组,每次练1-2组;平衡和柔韧训练每次10-15分钟。
如果是刚开始运动的长辈,别着急,从每次5-10分钟开始,慢慢增加时间和强度,循序渐进才不会受伤。
岁月会带走年轻的容颜,却带不走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这个国庆和国际老年日,不妨鼓励家里的长辈动起来——选对运动、做好防护,用科学的运动,开启健康、快乐、有质量的老年生活。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享受晚年幸福的基础呀!
宣传中心、疾控处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