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保山市腾冲热海景区举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保山专场。会上,保山市相关领导、行业代表及旅居客分享了保山独特的旅居资源与生活魅力,并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赵嘉 摄)
300余处温泉成“天然药库”,权威科研为康养背书
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左广在发布会上介绍,保山素有“世界温泉博物馆”之称,境内拥有300余处热水泉眼,涵盖硫磺泉、碳酸泉、富硒泉、氡氟泉等几乎所有温泉种类,且多数温泉流传着“躺着进来、走着出去”的康复佳话。其中,热海温泉可辅助医治风湿病、肝胆疾病等50多种病症;“玛御谷”温泉对“亚健康”人群疗效显著;龙陵邦腊掌温泉曾获“世界珍稀温泉大奖”,在缓解风湿痹症、关节炎方面效果突出;昌宁柯街黑温泉作为罕见的医疗级偏硅酸氟泉,能有效舒缓动脉硬化等心血管问题。
为让温泉康养有据可依,2022年,在李校堃院士、朱为模院士支持下,云南首个高原温泉康养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通过破解“温泉康养”奥秘、对温泉疗效进行权威认定,让公众享受温泉益处时更安心、更舒心。
“温泉入户”成旅居新宠,配套完善引十万省外客定居
当前,保山正全力建设“温泉一张网”,推进“引泉进城”“引泉入户”工作,已实现42个旅居项目温泉入户。以腾冲“热海拾光”“玛御谷”、隆阳青华海“东方韵”为代表的温泉房、旅居房备受青睐,销售均价今年逆势上涨8%以上。居住于此,居民可随时在家享受温泉,推窗即见蓝天白云与青山绿水。
除温泉资源外,保山文旅与生活配套同样完善。全市现有A级旅游景区108个(含19个温泉类A级景区)、酒店民宿2000余家(含1000余家温泉酒店民宿),床位总量近10万个,部分民宿还提供温泉“私人定制”服务,可按需准备专属温泉水。便捷的交通(2个机场日均21条航班、保山站每日12对列车)、优质的教育(“保有优教”口碑)、充足的医疗资源(8个三级医院),以及“全国文明城市”的淳朴民风,共同吸引省外户籍旅居人数超10万人,较去年同期翻倍。不少游客从“短期旅游”转为“长期定居”,直言“在保山买房子,买的是‘温泉喷涌、美好人生’的幸福生活”。
气候生态双优越,“保山四味”诠释平凡幸福
左广介绍说,保山的旅居魅力不止于温泉。该市5个县城海拔均在1400米—1600米,夏季最高温不超28℃、冬季低海拔区域仅需薄外套即可过冬,全年仿若“两个春季”。70%的森林覆盖率让保山成为“天然氧吧”,高黎贡山脚下负氧离子浓度达每立方厘米3.8万个,中心城区青华湖畔年平均浓度也超3000个/立方厘米,达I级标准。
“菜有菜味、肉有肉味、人有人情味,美好生活花这点钱无所谓(味)”,一位长期旅居客总结的“保山四味”,道出了这座城市最朴素的幸福。
创新“温泉康复”模式 打造医康养融合样板
发布会上,朱为模院士重点解读了“有一种叫云南的温泉康复”创新理念。面对国内老龄化与慢性病井喷的双重压力,传统“以药养病”模式亟待升级,而温泉作为富含硅、硫、氟等矿物质的“天然药库”,在改善循环、缓解肌肉关节疼痛等方面的价值逐渐凸显。
依托云南1200余处优质温泉资源,尤其是保山作为滇西温泉核心承载区的禀赋,云南高原温泉康养产业创新研究院联合温州医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机构,成功立项“精准按泉定制:基于矿物质分析和AI的温泉医疗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重大科研课题。该课题将重点打造“保山温泉医康养地图”,借鉴法国温泉治疗地图经验,通过测水、定方向、临床科研、推广的系统化流程,推动温泉从传统泡浴向医疗康养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团队创新提出“动温泉”概念,将运动与温泉深度融合。利用温泉水的浮力与阻力,为脑卒中患者、肥胖人群、关节炎患者等提供安全的运动康复环境。目前腾冲已涌现多个成功案例:脑卒中患者经“动温泉”康复逐渐恢复步行能力,高血压患者坚持温泉运动后血压下降、药量减少,肥胖人群在保护关节的前提下实现减重。这种融合康复医学、运动处方与温泉理疗的模式,正助力保山探索差异化“医康养”路径,未来有望成为中国温泉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
当下的保山,温泉正热、阳光正好、咖啡飘香。这座兼具山水之美、温泉之韵与烟火之气的城市,正以独特的“云南式生活”,等待着人们前来探寻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光。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