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香气,不像江南水乡的桂香那般婉约,也不似川渝街巷的麻辣那般浓烈,而是带着山海与烟火交织的独特气质——
青岛海滨夜景
从海风掠过海面的清冽咸鲜,到麦芽在时光里发酵的醇厚绵长,再到老街巷陌的烟火气息……每一缕香气都是一个鲜活的“记忆锚点”,一圈圈堆叠起青岛的“成长年轮”。
闻“香”识青岛,让我们循着香气,读懂这座城市的过往与当下。
港口的咸腥:一座城的“胎动”
青岛气味的起点,藏在港口那股子粗粝又鲜活的腥味里——是刚上岸的鱼虾蟹贝的体液,是被海水浸泡的渔网,是码头木桩的慢慢腐殖……这味道直接、生猛,充满着生命的张力。
开海时节,沙子口中心渔港内,船只蓄势待发 栾丕炜 摄
这,是青岛的“出生证明”。青岛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像是温柔的臂弯,半封闭的海湾让洋流在此缠绵交汇,带来了丰沛的浮游生物,为渔业生产提供了天然的优越条件,为这片土地打下了“靠海吃海”的根基。
早在新石器时代,三里河遗址的先民就结网捕鱼、煮海晒盐;明清时,沧口渔港的木船归港时,渔网里的海货腥味,便成了村落最鲜活的气息。
在成为现代都市前,这股腥味就刻在了城市的基因里,记录着先民与海共生的日子。
这腥味还藏着分明的季节刻度:春节后梭鱼洄游,带来“开春第一鲜”;4至6月鲅鱼归港,让全城的老丈人笑弯了眉眼;9月开海最为热闹,渔船鸣笛归港,甲板上的螃蟹、虾婆蹦跳着,连空气里都飘着丰收的喜悦。
清蒸“一锅出”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海鲜的鲜味
对于老青岛人而言,这气味承载着深厚的集体记忆——它是清晨三四点鱼市开市的喧嚣,是渔民与商贩间充满烟火气的讨价还价,是家中厨房飘出的极致鲜美。
这味道,早已成了他们身份认同的嗅觉坐标、融入血液的家乡印记,更是青岛作为海洋城市,最初的“胎动”——带着大海的磅礴生命力,奠定了这座城与海洋血脉相连的永恒底色。
机油味与麦芽香:工业文明的交响
步入近代,机器的轰鸣打破山海静谧,为青岛的气味谱系增添了全新的维度——工业的气息。这股全新的气味,不像港口腥味那般带着自然的野趣,却藏着时代向前的力量。
1902年,沧口崛起的“德华缫丝厂”,便是这气味的源头。自此,纺纱、印染、机械制造相继涌现,织就一张完整的产业网络。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青岛已与上海、天津并称“上青天”。这辉煌名号的背后,是四方、沧口等工业区上空弥漫的,由无数棉绒与汗水、机遇与梦想交织而成的时代味道。
青岛啤酒早期广告图
几乎在同一时期,另一种更具辨识度的香气也开始在青岛悄然生长。
1903年,依托青岛开埠后的港口优势与本地资源,啤酒厂在登州路建立。最初采用的“蛇麻草”(啤酒花)从德国进口,而酿造用水则取自崂山天然泉水,用料讲究,气味绵长。
此后,“麦芽香气”便成为青岛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气味”。连文人笔下青岛的闲适,都浸着这股味道。
梁实秋在《忆青岛》中说:“一分牛排,佐以生啤酒一大杯,依稀可以领略樊哙饮酒切肉之豪兴。”
当代本土作家王音,在《青岛符号》中更是把麦芽香写进了日常:穿着时髦的小嫚,金发碧眼的老外,“不管是大海碗、罐头瓶子,端起来就哈……”
啤酒文化有了更多新表现。图为现下流行的罐头瓶子啤酒
“散啤文化”,则让麦芽香成了嵌入市民生活的“日常仪式”。男女老少用塑料袋装啤酒、插吸管吸溜的“土著方式”,以及“席地而坐把酒言欢”的豪爽姿态,成为城市性格的隐喻。
麦芽香气,与蛤蜊的鲜味、里院邻居的谈笑声交融,构成这片土地最醇厚的生活底味。它让宏大的城市叙事,最终落脚于每一个平凡而清爽的杯盏之中。
海洋的清旷:“青春之城”的开放潮声
当青岛的城市生命从工业时代的厚重中舒展开来,一股更鲜活、更开阔的气息开始主导街巷——那是来自辽阔海洋的风潮。
这味道,融合了海浪的清新、阳光的暖意、矿物质的微涩,裹着潮汐吞吐时从远方捎来的神秘气息——开放。
青岛的东部城区愈发彰显“国际范”
改革开放后,“海鲜排档的烟火气”与“全球化的海风”交织在一起,个体的活力被释放。一到夜晚,炭火灼烤蛤蜊、鱿鱼的焦香,蒜蓉与辣椒在热油中爆出的辛香,啤酒泡沫溢出的麦芽芬芳,与咸湿的海风热烈地交融。这烟火气,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活力与富足,是寻常百姓幸福感的真实模样。
青岛的开放步伐加快,港口迎来更多巨轮,带来了更具全球性的海洋气息。从入选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到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青岛始终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
每一次海风的吹拂,都像为城市推开一扇通往世界的新大门,不仅催生了城市的多元化格局,还塑造了青岛人海纳百川、勇于探索的开放心态。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厚植创新基因,释放发展活力
人们总爱用“洋气”来形容青岛人,这从来不是表面的穿着打扮,而是刻在骨子里的包容。在海风吹拂下长大的他们,从小就接触到了多元的文化,乐于吸收不同的观点,敢于尝试新事物。
这份“洋气”,本质上是海洋气息滋养出的开放品格,是青岛作为“青春之城”最动人的气质。
草木芬芳遇上咖啡浓烈:现代都市的气味叠韵
如今,青岛的气味变得更加精致与复合,山海清润、人文芬芳与时尚气息交织,织就一幅现代嗅觉图景,让每一次呼吸,都能触碰到这座城市的多元与细腻。
崂山九水美景 刘明元 摄
在崂山,漫山遍野的草本植物在云雾中蒸腾出冷香,人们钻进绿意里洗去浮躁,在草木香里获得一份向内求索的从容;在老城区,特别是在大学路、鱼山路一带,咖啡豆烘焙的焦香与书籍的纸墨香萦绕鼻尖,让人想起那些文人荟萃、风云际会的日子;走进时尚商圈,香水的浪漫气息与年轻潮人身上的时尚味道弥漫,勾勒出一幅动感活力的都市图景……
大学路咖啡街上的各式咖啡店
青岛的现代气味网络里,还藏着无数细碎的“自然私语”:中山公园的樱花淡香,八大关落叶的木质芬芳,暖阳晒过后的礁石气息……这些细微的气味,让青岛的嗅觉图景愈发细密,也让现代都市多了几分自然的灵动。
这些叠韵气味,承千年山海魂、续百年文人气、拥当下新活力,还与历史里的海腥、麦香呼应,拼成立体的现代都市嗅觉诗行。
而这满城的、复杂而深厚的气味,便是青岛对你,最坦诚、也最动人的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