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庆长假啦。
最近,年轻朋友中顶流行的玩法莫过于“City Walk”(城市漫步),拿着手机,寻一条有“腔调”的路线,走走看看。
但对于“老上海”来讲,这听起来多少有些熟悉——这不就是阿拉从小到大最欢喜的“荡马路”嘛?
今年国庆,就让阿拉一道用上海话聊聊,从“荡马路”到“City Walk”,阿拉上海人这份刻在骨子里的时髦,到底有啥“花头精”。
“荡马路”,一种生活态度
“荡马路”,核心在一个“荡”字。
“荡马路”不是单纯的走路,更是一种松弛、随性的生活方式。
想当年,一部电影、一杯咖啡,然后沿着淮海路、南京路“笃悠悠”地走,东看看、西望望,没啥特定目的,消磨的就是辰光,享受的就是马路两边的风景和“闹猛”。
荡马路
荡马路(dhang mo lu):逛街、压马路。这是上海人休闲方式的精髓。
笃悠悠
笃悠悠(dok you you): 不紧不慢、悠闲的样子。
轧闹猛
轧闹猛(gha knao man): 凑热闹。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要去看看。
“City Walk”,城市探索
相比之下,现在的“City Walk”显得更有“章法”。
年轻人会提前规划好主题,比如“邬达克建筑寻踪”、“咖啡馆打卡路线”或是“苏州河沿岸新旧景观探索”。
他们手持地图,像寻宝一样,去发掘隐藏在城市“角落头”里的惊喜。
这种探索不仅是为了看风景,更是为了深入了解城市的肌理和文化,然后发到社交媒体上分享。
么二角落
么二角落(yao ni gok lok) : 指不起眼的、隐蔽的角落。
腔势
腔势(qian sy): 有风格、有品位、很时髦。
打卡
打卡(dan ka): 源于网络流行语,指到某个地方拍照留念,表示自己来过。
讲到底,无论是叫“荡马路”还是“City Walk”,上海人对这座城市马路的热爱,从来就没变过。
这个国庆节,侬是准备“笃悠悠”地去“荡马路”,还是规划一条有“腔调”的“City Walk”路线呢?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阿拉!
音频:丁迪蒙
资料:上海话大词典(钱乃荣 编著)
编辑:刘圣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