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只知道足三里!阴陵泉:99%人忽略的健脾祛湿“隐藏高手”
创始人
2025-10-03 17:41:40
0

一到潮湿季节,不少人就会被“湿气”缠上:身体困重得像灌了铅,早上起床没精神,头发脸出油快,大便黏在马桶上冲不净,吃点东西就腹胀……明明没生病,却总觉得浑身不得劲。

提到祛湿,很多人会想到按足三里、喝红豆薏米水,却鲜少知道,在我们小腿上藏着一个健脾祛湿的“王牌穴位”——阴陵泉。它就像身体自带的“祛湿泵”,能从根源上帮脾胃“甩走”湿气,连古代医书都对它赞不绝口。今天就用大白话讲透:阴陵泉到底有多厉害?怎么找、怎么用才能把湿气“赶跑”?

一、为什么说阴陵泉是“祛湿王牌”?先搞懂“祛湿先健脾”的道理

中医常说“湿气重,先健脾”,这是因为我们体内的湿气,全靠脾胃来“运化”——脾胃就像身体的“水处理厂”,把喝进去的水、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营养,多余的水分则排出体外。一旦脾胃虚弱,“水处理厂”停工,水分排不出去,就会变成“湿气”滞留在体内,引发各种不适。

而阴陵泉,正是脾经上的“合水穴”,相当于“脾胃祛湿的总开关”:它既能直接“健脾”,帮脾胃恢复运化功能(从根源减少湿气生成),又能“利水渗湿”,把已经生成的湿气通过尿液等方式排出去,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早在《针灸甲乙经》中就明确记载,阴陵泉能治“溏泄、谷不化”(也就是大便稀、吃的食物不消化);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在《类经图翼》中提到,它可调理“水肿腹胀、小便不利”——这足以说明,从古至今,阴陵泉都是中医调理脾湿问题的“核心穴位”。

二、3步精准找到阴陵泉!不用找医生,自己10秒定位

很多人觉得穴位难找,其实阴陵泉的位置特别好认,只要找对“参照物”,坐在椅子上就能摸到:

1. 先找“小腿内侧”:坐在椅子上,双腿自然弯曲,双手放在小腿内侧(靠近膝盖的位置);

2. 再找“胫骨凸起”:顺着内脚踝向上摸,会摸到小腿内侧有一根明显的骨头(这是胫骨),一直往上推,推到膝盖下方时,会摸到胫骨内侧有一个凸起的“小骨头”(胫骨内侧髁);

3. 找“凸起后方凹陷”:在这个“小骨头”的后下方,能摸到一个明显的凹陷处,用手指按压时,会有酸、胀、麻的感觉,这就是阴陵泉。

简单总结: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按之酸胀即是阴陵泉。如果怕找不准,也可以在弯曲膝盖时摸——膝盖弯曲时,胫骨内侧髁会更突出,凹陷处也会更明显。

三、阴陵泉怎么用?按摩、艾灸都有效,搭配穴位效果翻倍

阴陵泉的使用方法很简单,日常养生用按摩或艾灸就行,还能搭配其他穴位,让祛湿效果更突出:

1. 按摩:适合所有人,每天5分钟,湿气慢慢跑

- 方法: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阴陵泉,力度以“有酸胀感但不刺痛”为宜,每次按压3-5秒后松开,重复10-15次;也可以用拇指顺时针按揉,每次按揉5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早上按能帮脾胃“启动运化”,晚上按能帮身体“排湿”)。

- 小技巧:按揉时配合“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呼气时肚子收紧),能让气血更顺畅,祛湿效果更好;如果觉得按揉累,也可以用按摩棒或拳头轻轻敲击穴位,同样有效果。

- 适用人群:所有湿气重的人,尤其是上班族(久坐容易生湿)、产后妈妈(产后脾胃虚弱易积湿)、爱吃生冷食物的人。

2. 艾灸:适合“寒湿体质”,温着祛湿更彻底

- 方法:用艾条做“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离皮肤3-4厘米远,对着阴陵泉熏烤,以皮肤感觉温热但不烫为宜,每次灸10-15分钟,每周灸2-3次。

- 适用人群:适合“寒湿重”的人,比如除了湿气重,还特别怕冷(手脚冰凉)、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大便稀溏不成形、舌苔白腻的人;如果是“湿热重”(比如口干口苦、大便黏滞但肛门灼热、舌苔黄腻),就别艾灸了,以免加重“热证”。

- 注意:艾灸时别靠皮肤太近,避免烫伤;艾灸后多喝水,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3. 搭配穴位:2-3个穴位组合,祛湿+调理一步到位

阴陵泉单独用就有效,搭配其他穴位,能针对性解决不同问题,相当于“定制化祛湿”:

- 湿气重+消化差(腹胀、没胃口):阴陵泉+中脘穴(肚脐正上方4寸,约5指宽处)。中脘穴是“胃的保养穴”,能调理脾胃、缓解腹胀,和阴陵泉搭配,既能祛湿,又能改善消化。

- 湿气重+身体困重、痰多:阴陵泉+丰隆穴(外脚踝尖向上8寸,胫骨外侧2横指处)。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第一穴”,尤其适合痰多(白痰或黄痰)、身体沉重得不想动的人,两者搭配能“双管齐下”除痰湿。

- 湿气重+气血虚(容易累、脸色差):阴陵泉+足三里(外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足三里能健脾益气、补气血,和阴陵泉搭配,祛湿的同时还能补气血,避免祛湿时“伤正气”。

四、哪些人最该按阴陵泉?这4类人别错过

如果你有以下情况,说明身体里湿气已经不少了,一定要坚持按阴陵泉:

1. 身体困重、没精神:每天早上起床都觉得“没睡醒”,浑身沉重,走路像拖着重物,午后更容易昏昏欲睡;

2. 消化差、大便异常:没胃口,吃一点就腹胀,大便黏在马桶上冲不净(需要多冲几次),要么稀溏不成形,要么干结但排便费力;

3. 皮肤、头发爱出油:早上刚洗头,下午就油得贴头皮,脸上出油多(尤其是T区),容易长痘痘粉刺,皮肤摸起来黏腻;

4. 秋冬进补前“清湿热”:很多人秋冬想进补(比如吃羊肉、桂圆),但如果体内有湿气,进补会变成“补湿”,导致上火、腹胀,此时按阴陵泉,能先把湿气清掉,让补品更好吸收。

但要注意:孕妇(阴陵泉有一定刺激作用,可能影响胎儿)、穴位附近皮肤有破损或湿疹(按摩或艾灸会加重感染)、有出血倾向(比如凝血功能差、容易流鼻血)的人,别按阴陵泉。

五、光按穴位不够!3个习惯帮你“断湿源”

穴位调理是“辅助”,想要彻底祛湿,还要改掉让湿气“找上门”的坏习惯,从源头减少湿气生成:

1. 别贪凉吃生冷:冰奶茶、冰西瓜、刺身、生沙拉等生冷食物,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让脾胃运化功能变差,湿气自然越来越多。建议少吃生冷,尤其是早上别吃(早上脾胃功能最弱),可以多吃温性食物(比如南瓜、山药、生姜)。

2. 别久坐久卧,多活动:久坐会让气血流通变慢,水分排不出去,堆积在体内变成湿气;久卧也会让脾胃“变懒”,运化能力下降。建议每坐1小时就站起来活动5分钟(比如伸懒腰、走走路),每天做30分钟温和运动(比如快走、瑜伽、八段锦),微微出汗就能帮身体排湿。

3. 别让环境“太潮湿”:长期待在潮湿的环境(比如地下室、梅雨季节的房间),外界湿气会“钻”进身体里。建议梅雨季用除湿机,衣服一定要晒干再穿,睡前别洗头(如果洗了,一定要用吹风机吹干),避免湿气从头皮进入体内。

六、最后提醒:祛湿别求“快”,坚持才有效

很多人按了几天阴陵泉,觉得没效果就放弃了——其实湿气不是一天生成的,祛湿也需要时间。一般来说,坚持按揉阴陵泉2-4周,就能明显感觉到变化:比如身体不那么沉重了,大便不黏马桶了,早上起床也有精神了。

如果按了1个月,湿气重的症状还是没缓解,甚至加重(比如出现水肿、严重腹胀、大便带血),可能是体内有其他问题(比如脾虚严重、有慢性肠炎等),建议及时找正规中医师面诊,让医生帮你辨证调理,别只靠穴位按摩耽误病情。

阴陵泉这个“祛湿高手”,就藏在我们的小腿上,不用花钱,不用吃药,每天花几分钟按一按,就能帮身体“甩走”湿气。记住:祛湿的关键是“健脾+好习惯”,选对方法、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身体越来越轻盈,状态也会越来越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游故宫长城,来广营邀请小哥带着... 国庆长假期间,朝阳区来广营地区工委、办事处举办“情满来广营,小哥家庭京彩畅游”活动,邀请辖区内优秀外...
玩转双节?先解锁消防“隐藏任务... Part 01 全民打卡!北大街沉浸式消防体验 国庆邂逅中秋 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乐清北大街 ...
高新区小黄山公园“闹中秋潮玩国... 当中秋的圆月遇上国庆的欢歌,高新区小黄山公园点燃双节狂欢!表演盛宴璀璨夺目,氛围感拉满,从白天到夜晚...
3个人点9份菜只花58元!国庆... 10月1日,国庆中秋假期来临,记者了解到,重庆荣昌、湖北黄冈、甘肃敦煌等多地机关食堂向社会开放,还有...
血管堵没堵,比三高更可怕!一张... 日常健康担忧中,“三高”常处核心,而被很多人忽视的更直接危险是“三高”最终导致的血管堵塞,它是心梗、...
原创 9... 2025年夏,上海乐高乐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开园成绩单:8月亲子客群占比高达85%,门票收入与二次消费...
孩子长个子的季节,试试这个虾仁... 2025-03-05 22:15·美味小舍 #晒出我的今日美食# 春天正是孩子长个子的季节,营养均衡...
原创 2... 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是无私的。 但一些家长过于控制孩子,反而会伤害到他们的孩子。 还有一些家长只是想要...
文旅部:有统计显示演唱会、音乐... ▲发布会现场 图据国新网 9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高...
有游客称滞留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数... 10月2日晚,有游客发文称,不少游客在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滞留数小时。 该游客称,他们开车进入贞丰服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