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石楼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古色民俗资源潜力,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国庆假期前3日,石楼县凭借“三色”资源深度融合,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不仅交出亮眼经济答卷,更走出一条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红色是石楼最亮眼的底色。作为红色沃土,石楼县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义牒镇留村依托毛泽东路居地成为此次国庆文旅热潮中的热门打卡地,新上线的《留村记忆——再忆沁园春》红色文旅情景剧演出9场,3天接待游客3100余人次,营收2.35万元。红军东征纪念馆10月1日至3日,累计接待游客2450余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900人次。通过沉浸式红色研学、主题展览、留声朗诵、自助AI拍照等活动,人们在此追寻革命足迹、感悟红色精神。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文旅内涵,更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精神内核。
绿色是石楼最动人的本色。依托黄河奇湾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石楼县将绿色生态作为文旅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庆期间,黄河奇湾景区举办消费助农等活动,3天累计接待游客6200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96万余元,单日最高营收达2.45万元。
罗村镇泊河村堪称“绿色生态 + 多元业态”融合的典范。这里以“全龄友好”为导向打造多元活动矩阵:音乐领域从激昂摇滚到悠扬国乐再到流行金曲,精准匹配不同年龄层审美;运动板块推出“乡约泊河 绿茵争锋”足球赛和自行车比赛等项目,释放乡村运动活力;配套活动更有创意市集、IP“泊泊龙”人偶互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乡村魅力。丰富业态推动该村3天累计接待游客2.26万人次,营收达38.4万元,占全县景点营收总额的56%,成为全县文旅“流量担当”。
和合乡崖头村同样依托田园基底发力,凭借歌舞、秧歌等民俗活动接待游客7900余人次,实现营收8.16万元,其中农产品销售占比超60%。生态文旅的蓬勃发展,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仅10月1日至3日,全县农副产品销售额突破28万元。
古色是石楼最厚重的成色。石楼深挖千年文脉,以青铜文化、非遗技艺、传统民俗为核心,让古色资源绽放时代光彩。黄河奇湾景区的青铜图片展,生动展现古代文明的璀璨魅力,吸引众多历史文化爱好者驻足。传统陶艺手工作坊里,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拉坯、上釉等工艺,游客亲手制作陶器,沉浸式体验古老技艺的独特韵味。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更是精彩纷呈。罗村镇泊河村的“非遗传承 乡音道情”展演,婉转唱腔诉说着岁月故事;王家沟村的晋剧表演,让观众从经典剧目感受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等传统文化中家风传承的力量;柏卜湾村的三弦书、陕西说书表演,弦音阵阵、说唱结合,将传统曲艺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裴沟乡永由村举办的农民趣味运动会、泥地抓黑猪等活动,将古老农耕习俗转化为趣味十足的体验项目,3天吸引4600余人次参与,实现营收9.5万元,带动村内12家农家乐日均接待量突破80人次,户均增收3000元。这些民俗活动也拉动了周边文创产品、特色小吃等消费超12万元。
亮眼数据见证“三色”融合发展成效。截至10月3日,全县各景点累计接待游客5.33万余人次;旅游相关累计消费88.5万元,其中景点营收68.54万元,餐饮、住宿、购物等间接消费达20万元;带动全县30家旅游村客房累计入住50间次,村民户均增收超5000元。石楼东高速收费站入县车辆4900余辆,经火车、汽车入县游客超1300人次,文旅市场吸引力显著提升。
石楼县以“三色”融合为笔,在国庆假期打造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加速推进的崭新样本,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未来,石楼将持续深化“三色”文旅品牌建设,推动文旅产业与民生发展同频共振,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期编辑:陈 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