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5日,张国焘趁着祭拜黄帝陵的机会,上了蒋鼎文的车,自此消失无踪。张国焘这样级别的叛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尚属首次,因此蒋介石十分高兴,立刻让戴笠保护他。
为了赢得蒋介石的信任,张国焘明白自己需要先“投名状”。他告诉戴笠,八路军129师原本就是红四方面军的部队,自己曾是其指挥官,他能够利用自己对这些部队的影响力,策反他们。张国焘还特别指出了几位忠诚的部下,称这些人很可能会响应自己的号召,建议戴笠重点关注这些人。
戴笠信以为真,派了五名特工前往八路军129师驻地进行策反。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刚进入129师防区的两名特工就露出了马脚被捕。剩下的三名特工成功进入了驻地,并找到了张国焘提到的那些“忠诚的部下”。然而,结果却是那几名部下不仅毫不留情地把这三名特工抓了,还狠狠斥责了张国焘。
这件事充分暴露了张国焘作为“军阀”的本质。早在鄂豫皖苏区,他便自封为“土皇帝”,将红四方面军当做自己的私人武装。即便叛逃后,他依然固执地认为这些部下对他忠心耿耿,只要他发出号召,他们便会跟随他。而他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共产党员是对党忠诚的,而不是对某个人的忠诚。他的这种天真和自大,最终导致了失败。
这次失败让张国焘在军统的地位急剧下降,大家开始意识到,虽然他曾在共产党内部有过很高的地位,但叛逃后的他,已经失去了很大的利用价值。即便如此,张国焘并未放弃,他还向戴笠提出,想在延安建立一个“策反站”,进行长期的策反工作,坚信总会有些人会投奔过来。
尽管戴笠对他已经感到失望,但张国焘毕竟是蒋介石非常重视的人,如果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蒋介石不仅会怀疑张国焘,也会怀疑戴笠的能力,认为是他没能发挥张国焘的作用。因此,戴笠决定给张国焘一次机会,同意了他的建议。
然而,结果再次打了张国焘的脸。这个“策反站”花费了不少资金,也投入了不少人力,却始终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成果。偶尔有几个人投奔,但大多数是一些无所事事的混混,而没有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人前来。戴笠彻底失去了耐心,他觉得如果继续听张国焘的,自己和军统的资源都会被浪费掉,便将张国焘的工作完全取消,严厉斥责了他。
就这样,张国焘结束了在军统的工作,但很快中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当时,中统局局长朱家骅曾在北京大学当过教师,对张国焘这位北大的风云人物有所了解。得知他在军统毫无作为后,特地邀请他加入中统,并给了他一个“对共斗争设计委员会设计委员”的职务,虽然职务不高,但级别却达到了中将。
然而,张国焘在中统的日子依旧不顺,原因和在军统时类似。中统给了他高待遇,但他始终没能带来任何实际成果。时间一长,即便是最初的朋友也开始对他疏远,最终他又离开了中统。张国焘如同一条失去家园的狗,谁也不愿意接纳他。
1949年,随着国民党大势已去,张国焘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归共产党,只得跟随国民党去了台湾。然而,国民党对他来说始终是“外人”,更是“叛徒”,没有人给予他尊重。他只好再度前往香港,靠为美国人写文章来维持生计。
在香港期间,张国焘曾考虑过返回内地,并向中央托人求情。中央表示,只要他公开承认过去的错误,愿意回归,中央会安排适当的工作。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国焘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
最终,张国焘移居加拿大,并于1979年12月3日,在加拿大的一家养老院里冻死,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