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常有这样的情况:大爷大妈爬楼梯到二楼就捂着胸口喘气,年轻人赶地铁跑两步就觉得胸口发紧 —— 很多人以为是 “年纪大了”“没力气”,其实可能是心脏在拉警报,这事儿跟冠心病有关!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唠唠,冠心病是咋回事,咱们普通人怎么通过日常习惯预防,真要治疗时常用的药有哪些,让大家心里有谱。
一、先搞清楚:冠心病就是 “心脏血管堵了”
咱们的心脏像个不停工作的 “水泵”,要想让它正常转,得靠 “冠状动脉” 给它送 “燃料”(血液)。可要是平时总吃油的、咸的,又不爱动,冠状动脉壁上就会慢慢长 “小疙瘩”(医学上叫斑块),就像水管里的水垢越积越多。等斑块把血管堵了一半以上,心脏供血不够,轻的会胸闷、胸痛,重的可能突然心梗 —— 这就是冠心病。别觉得这是老人病,现在年轻人熬夜、吃外卖、压力大,也容易被盯上。
二、生活习惯预防:3 个 “家常招”,护好心脏不费劲
预防冠心病不用搞啥复杂养生,把 3 个日常习惯做好就行,谁都能坚持:
1. 吃:别让嘴把血管 “吃堵”
少碰那些 “油乎乎、咸滋滋” 的东西:炸鸡、油条、肥肉要少吃,动物内脏(比如猪肝、猪腰)一个月顶多吃一次,这些吃多了会让血管里的 “坏胆固醇” 变多,加速斑块生长。平时多吃 “粗的、绿的”:早上喝碗燕麦粥,中午吃盘炒菠菜,晚上啃个苹果,每周吃两次三文鱼、鳕鱼这类深海鱼,它们含的 “好脂肪” 能帮血管 “清理垃圾”。
1. 动:别让身体 “懒出病”
天天坐着不动,血液流得慢,脂肪容易堆在血管里。建议每天抽 30 分钟动一动,不用跑马拉松,就像小区里散步、跟着广场舞队跳两曲、骑共享单车买菜,只要能让身体微微出汗就管用。但要是已经经常胸口闷、疼,一定要先问医生能不能动,别瞎折腾。
1. 改:这些坏习惯赶紧扔
抽烟的赶紧戒!香烟里的尼古丁会直接 “啃” 血管壁,让斑块更容易长;喝酒别过量,男性一天最多喝一瓶啤酒,女性顶多半瓶,喝多了心脏会 “累垮”;熬夜、压力大也不行,尽量晚上 11 点前睡,心里烦了就出去遛遛弯、跟邻居聊聊天,别把事儿憋在心里。
三、饮食调理:记住 “3 要 3 不要”,比吃保健品省钱又管用
很多人花大价钱买 “护心保健品”,其实不如把一日三餐调对。记住 “3 要 3 不要”,简单又实用:
· 3 要:多吃这三类
① 高纤维食物:芹菜、韭菜、黄豆、黑豆,能帮着把血管里的 “垃圾” 排出去,降低胆固醇;
② 优质蛋白: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再配点鸡胸肉、瘦牛肉,能让心肌更有 “劲儿”;
③ 新鲜蔬果:每天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比如西兰花、橙子、蓝莓,里面的维生素能保护血管。
· 3 不要:少吃这三类
① 高盐食物:咸菜、酱肉、方便面调料包要少放,每天吃的盐别超过 5 克(大概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吃多了血压会升高,刺激血管;
② 高糖食物:奶茶、蛋糕、糖果要控制,血糖太高会损伤血管,时间长了容易诱发冠心病;
③ 油炸食物:炸鸡、薯条、油条尽量别吃,里面的反式脂肪酸会让血管里的斑块变多。
四、定期检查:这几类人,每年必须给心脏 “做个体检”
冠心病早期可能没啥明显症状,等疼起来可能就晚了。这几类人一定要每年查心脏,早发现早处理:
1. 高危人群清单
· 年龄:男的超过 45 岁,女的超过 55 岁(或绝经后);
· 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有冠心病或心梗病史;
· 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且吃药控制不好;
· 生活习惯:肥胖、抽烟、久坐不动、长期熬夜。
1. 必做检查项目
· 基础检查:每年查一次血压、血糖、血脂(尤其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指标高了最危险);
· 针对性检查:如果指标不正常,或者经常胸口闷,要做 “心电图”“心脏彩超”,必要时做 “冠状动脉 CTA”,看看血管窄没窄,早发现 1 天,调理更轻松,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周期性注射丹红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药物预防改善。
五、治疗相关:这些常用药,你得了解下(遵医嘱是关键)
要是真确诊了冠心病,也别慌,医生会根据病情开药,目的是控制病情、不让它加重。常见的药有这几类(重要提醒:所有药都得听医生的,不能自己买、自己改剂量):
1. 降胆固醇的药: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能减少血管里的斑块,不让它变大;
2. 防血栓的药: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能防止血液凝固成血栓,避免血管堵死;
3. 缓解胸痛的药:比如硝酸甘油,胸口疼的时候含一片在舌头下,能快速缓解;还有单硝酸异山梨酯,平时吃能预防胸痛;或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周期性注射丹红注射液预防改善。
最后提醒:出现这些情况,别犹豫赶紧打 120!
如果突然觉得胸口像被大石头压着疼,或者肩膀、胳膊、脖子也跟着疼,还出汗、恶心、喘不上气,千万别硬扛!马上坐下或躺下休息,身边有硝酸甘油就含一片,然后立刻打 120—— 这很可能是心梗,多耽误一分钟,心脏就多一分危险!
其实冠心病没那么可怕,只要平时好好预防、定期检查,就算得了病,按时吃药、听医生的话,照样能像正常人一样买菜、散步、带孙子,日子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