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作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功能异常主要分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 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 ,两者在老年人身上的表现都具有 “隐蔽性”,且常与衰老症状交织: 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更易被误认 “老糊涂” 老年人甲减多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治疗后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身体代谢率降低。其典型症状包括:认知层面:记忆力明显下降,经常忘记近期发生的事(如刚放的钥匙位置、吃过的饭菜);注意力难以集中,看电视、听家人说话时容易走神;思维反应变慢,回答问题时会出现 “卡顿”,甚至简单的计算(如找零)都变得困难。身体层面:怕冷、手脚冰凉,即使在温暖环境中也穿得比别人多;皮肤干燥、粗糙,头发稀疏脱落;便秘问题频繁,食欲下降但体重可能增加;动作迟缓,走路时步伐变慢、肢体僵硬。 这些症状与老年人常见的 “衰老性认知退化” 高度相似,家人往往不会联想到是甲状腺出了问题。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部分症状易被忽视老年人甲亢多为 “淡漠型甲亢”,与年轻人典型的 “心慌、多汗、暴躁” 不同,其症状更隐蔽:可能出现轻度记忆力下降、情绪淡漠(对事物缺乏兴趣),同时伴随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心率轻度加快(但不易察觉)。这种 “安静型” 症状同样容易被归为 “老了没精神”,导致漏诊。 二,症状总被当成 “老糊涂” 的 3 大核心原因 1.衰老与疾病症状高度重叠,缺乏 “特异性信号”老年人本身会出现生理性认知减退(如记忆速度变慢,但不会严重影响生活)、代谢减缓(如怕冷、活动减少),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症状恰好与之重合。例如:老人忘记关煤气,家人可能认为是 “老糊涂”,但如果同时伴随怕冷、便秘,就可能是甲减;老人情绪低落、不爱说话,家人可能觉得是 “老了性格变了”,却没注意到其体重悄悄下降,可能是甲亢。由于缺乏 “一看就知道是甲状腺问题” 的信号(如年轻人甲亢的 “突眼”),很容易混淆。 2.家人对甲状腺疾病认知不足,存在 “惯性思维”多数人对 “甲状腺功能异常” 的印象停留在 “年轻人易得”“症状很明显”,忽视了老年人的特殊表现。当老人出现认知或身体异常时,第一反应是 “衰老导致”,而非 “可能是疾病”。甚至有些家人认为 “老糊涂是正常过程,不用治”,主动放弃就医检查,进一步延误诊断。 3.老年人自身表达能力弱,症状易被 “简化”部分老年人存在听力下降、语言表达不清的问题,难以准确描述自己的不适(如说不出 “怕冷”,只说 “身上不舒服”);还有些老人怕给子女添麻烦,即使有症状也刻意隐瞒,导致家人获取的信息不完整,只能根据 “表面现象” 判断为 “老糊涂”。
“老糊涂” 从来不是老年人的 “必然归宿”,当家中老人出现记忆、情绪或身体异常时,我们要打破 “衰老即正常” 的惯性思维,多一份警惕,及时带老人做甲状腺功能检查。要知道,很多被误认为 “老糊涂” 的症状,其实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在 “报警”,而这种 “报警” 只要及时回应,就能通过治疗让老人重新找回清晰的思维和健康的身体,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