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认知当中,非洲这个地方的人普遍都不长寿,而且非洲这个地方也很贫穷,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商业价值,然而,非洲这个地区真的是这样吗?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从中国的银发市场说起,现在不少人关注银发领域,核心原因很简单——中国已经正式进入银发经济时代。
但有个现实得认:银发群体和年轻人的消费,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上,不管是花钱的能力还是意愿,差距都挺明显。
年轻人眼里的世界满是新鲜,就想趁着年轻多出去看看,旅行、体验新事物,这些能拓宽眼界的消费,他们愿意掏腰包;可老年人不一样,需求慢慢转向内心,更爱坐在家里回忆一辈子的事儿,花钱也变得谨慎,不会轻易为新鲜事物买单。
再回到非洲人口数据里的误区,比如常有人说非洲人均寿命非常低,觉得当地人普遍早死,但统计学这东西,其实挺容易“骗人”,关键看你怎么算。
就拿肯尼亚举例,当地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也跟不上,孩子夭折的情况特别多,能健康活到成年的非常少。
这种事儿在现在的中国根本没法想象,咱们国家几乎所有人都能顺顺利利长大成人,可你想啊,把这些早夭孩子的低龄数据,跟那些能活到70岁的人的年龄放一起算平均,整体寿命自然就被拉低到35岁左右了。
所以说,“非洲人均寿命低”这说法,根本反映不了真实情况。
更该关注的是,当地正在想办法解决孩子活不到成年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些能活到15岁的人,平均寿命能达到60到75岁,跟中国还有其他很多国家的成年人寿命差不多。
孩子夭折率高,也让非洲家庭养成了多生孩子的习惯——以前非洲父母平均要生6、7个孩子,现在卫生条件好了点,生育率降了些,但平均还是要生4、5个。
这么高的生育率,再加上人口结构的特点,让非洲成了全球最“年轻”的大陆:现在非洲一半的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整体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
其中肯尼亚的人口结构最有代表性,全国就5000多万人,平均年龄却只有19.7岁,这种人口结构意味着,未来几十年里,非洲会不断有大量年轻人长大成人,成为劳动力,而劳动力多了,消费能力自然也会跟着提升。
回头看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就能明白年轻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多强。
1962年中国出现了“婴儿潮”,过了几十年,这批人在改革开放的时候长大成人,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结婚得买房吧?这直接让房地产市场火了起来。
生孩子得买奶粉、母婴用品吧?又带动了这些行业发展;后来大家想换更大的房子,改善居住条件,又给房地产市场添了把火。
可以说,一代人的成长,基本就跟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绑在了一起。
从这个角度看,非洲绝对是值得用中长期眼光关注的潜力市场,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庞大且还在增长的年轻人口红利,现在已经有不少中国企业,从东南亚搬到非洲去布局,背后其实就是看中了非洲的人口红利和未来的消费潜力。
要是把非洲和越南放一起比,从长期发展来看,非洲的机会明显更大。
一方面,非洲整体有14多亿人口,而越南才1亿左右,人口基数差这么多,市场规模的上限自然不一样。
另一方面,越南现在产业已经有点过度开发了,工厂太多,1亿人口根本撑不起未来更大规模的发展。
反观非洲,正处在人口红利刚开始释放的阶段,不管是劳动力供应,还是消费市场的空间,都有更大的增长可能。
其实人口结构就像观察经济趋势的一扇窗,从中国银发经济的兴起,到非洲年轻人口带来的红利机遇,每种人口特征背后,都藏着值得深挖的商业机会。
只有读懂人口数据背后的逻辑,才能更准确地抓住未来市场的走向,不会错过潜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