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6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国庆假期的西藏贡嘎,格桑花在寒风中摇曳。当游客们漫步于布达拉宫红墙之下时,海拔3700米的贡嘎县中心医院里,长沙市第三医院的援藏医生李信,正与本地医护团队为一名受伤的牧民紧急手术——白大褂的身影,是节日里最坚定的守护。
“国庆不放假,生命不打烊”
贡嘎县中心医院受限于地理环境和医疗资源,外科长期面临“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不足”“本地医生经验短缺”的挑战。今年5月,作为“十四五”对口帮扶西藏贡嘎中心医院援藏队成员,泌尿外科主治医师李信和队友夏运刚一同踏上高原,开始了对口帮扶之旅。“出发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高原的考验比想象中更直接。”夏运刚说,初到贡嘎时,他连续一周凌晨三点因缺氧憋醒,走路像踩棉花;李信则因紫外线强,手上脱了一层皮,皮肤也晒黑了不少。但这些身体不适,在一次次为高原人民排忧解难后,逐渐便被冲淡了——“当患者家属握着我的手说‘扎西德勒’,所有的累都值了。”他说。
传帮带:把技术留在高原
“援藏不是‘输血’,是‘造血’。”这是李信说的话。除了看病手术,他把更多精力放在培养本地医生上。每天查房时,他会刻意让住院医师平措多吉主导问诊、分析病历;手术中,他从缝合手法到器械使用,逐个步骤讲解“为什么这么做”。27岁的平措多吉是科室重点培养对象,他说:“以前遇到复杂伤口,我们只能简单清创;现在援藏老师教我们分层缝合、负压吸引,连慢性感染创面也能处理了。”
国庆前夕,科室完成一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刀是平措多吉。“过去我们做开腹手术,创伤大、恢复慢;现在能做腹腔镜,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一半。”平措多吉难掩自豪。
高原上的“医患温度”
国庆期间,病房里多了些温暖的细节:藏族阿佳卓玛把自家做的酥油茶送给医生;康复出院的小朋友笑容满面;卓嘎出院时,捧着洁白的哈达站在医生办公室门口。“藏族同胞的信任,是我们坚持的最大动力。”有位老牧民曾说:“以前看大病要去拉萨,奔波蛮累,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治好。”
除了临床工作外,李信和队友们还积极参与健康宣教活动。他们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当地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常识。
援藏医生的行囊里,除了医学笔记,还装着本地医生送的格桑花种子。李信说,等明年春天,这些种子会和西藏的医疗事业一起,在高原上生根发芽。
下一篇:新高铁助推文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