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为“无糖”饮料是健康的选择?一项最新研究给出了令人警醒的答案:无论是含糖饮料还是人工甜味剂饮料,都可能增加罹患严重肝病的风险。这项研究的核心提示是,喝饮料的方式和选择可能直接影响我们的肝脏健康。
什么是“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
在探讨这个话题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重要的医学名词——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SLD)。它曾被称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脏脂肪堆积。MASLD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问题关系密切,若不加控制,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为什么饮料会成为肝病的“幕后黑手”?
根据研究发现,每天饮用超过一罐(约350毫升)的含糖饮料,会导致MASLD风险增加50%。而令人意外的是,“无糖”饮料的风险更高,每天一罐的摄入竟然让患病风险上升60%。不仅如此,“无糖”饮料还与肝病相关死亡率的增加存在关联。
这听起来匪夷所思,毕竟“无糖”饮料的初衷是为那些希望控制体重或血糖的人群提供一种“健康替代品”。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对肝脏造成伤害的呢?专家分析认为,这可能与人工甜味剂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有关。这些甜味剂可能扰乱人体的饥饿与饱腹信号,同时维持对甜食的渴望,间接影响代谢功能,最终导致肝脏脂肪堆积。
饮料中的糖分为何如此危险?
相比固体食物中的糖分,液体糖分的吸收速度更快,容易引发血糖和胰岛素的快速波动。这不仅会增加体重,还可能导致肝脏脂肪沉积,从而提高MASLD的风险。此外,过多的糖摄入还与肥胖、心脏病、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密切相关。
怎么办?选择水,肝脏更健康
好消息是,研究表明,用水替代含糖或“无糖”饮料可以显著降低MASLD的风险。每天用一杯水代替一杯饮料,风险可降低约13%-15%。这意味着,水是肝脏健康的最佳选择。
除了水,茶和咖啡(不加糖)也是不错的选择。专家一致认为,饮料并非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那些含糖或人工甜味剂的饮品。如果你正在考虑改善饮食习惯,不妨从减少饮料摄入开始,为肝脏健康保驾护航。
总结:健康生活,从“饮”开始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无论是含糖饮料还是“无糖”饮料,都不应成为日常饮品的主力军。选择水作为主要饮品,减少摄入含糖或人工甜味剂饮料,是维护肝脏健康的重要一步。
注: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