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老的智慧中,节气不仅是岁月流转的标记,更是自然与人体相互呼应的奥秘所在。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中医专家讲节气养生系列科普栏目,以二十四节气变化为节点,教大家如何把握养生时机,从而在四季的轮回中,守护健康,调养生命。
本期主题:寒露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此时气温显著下降,昼夜温差增大,空气更加干燥(秋燥明显),露水渐多且带寒意,故称“寒露”。自然界呈现“草木荣华滋硕之时”渐退,“肃杀之气”渐盛的景象。
本期专家:裴智梅
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返聘专家
寒露时节,养生关键在于:“足要暖,身勿露;食宜润,燥需防;动宜缓,汗勿多;心宜静,志安宁”。遵循自然规律,做好日常防护,便能安然度过寒露,为健康过冬积蓄能量。
起居调养,顺天时,重保暖
适时添衣,足部保暖:“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这是寒露养生的首要口诀。务必穿上袜子,不再赤脚或穿凉鞋。避免穿露踝裤,确保脚踝温暖。
关注腰腹:早晚温差大,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保护好腰腹部(脾胃所在)和背部(阳气汇集之处),避免受寒引发胃痛、腹泻或感冒。
“秋冻”有度: “春捂秋冻”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体质较弱者、老人、儿童不宜过度“秋冻”。寒露后,当气温持续低于15℃或早晚温差过大时,应以保暖为主。
早睡早起,保证睡眠:顺应自然界阳气收藏的趋势,建议晚上10点至11点前入睡,保证充足睡眠(7-8小时),有助于养阴敛阳。
润燥养阴,温养脾胃
首选白色食物:中医认为白色入肺。宜多吃:百合、银耳、莲子、山药、莲藕、荸荠、梨(蒸梨润燥效果更佳)、白萝卜、豆浆、杏仁、牛奶等。
多喝汤水粥羹:晨起一杯温开水必不可少。常喝如雪梨银耳羹、百合莲子羹、山药小米粥、南瓜粥、芝麻糊、蜂蜜水等,补充水分,滋养津液。
适量吃酸味水果:如柚子、石榴、葡萄、猕猴桃等酸性水果,有助收敛肺气,生津润燥。
适当温补:可适度食用温性食物,如糯米、板栗、红枣、桂圆、核桃、南瓜、羊肉(少量)、鸡肉(如板栗烧鸡)等,温养脾胃阳气,为入冬做准备。但切忌大温大补(如大量人参、鹿茸),以免加重燥热。
适度运动,收敛为主
不宜大汗淋漓: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以免耗伤津液和阳气。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无泄皮肤”是秋季运动的原则。
选择温和项目:推荐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爬山(注意保暖)、健身气功等。可多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时段进行。
安宁平和,保养肺气
心态平和:秋季万物肃杀,易引发悲秋情绪。应主动调节心情,保持乐观豁达、安宁平和的心态。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参与喜欢的活动。
听欢快音乐:可多听一些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振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