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癫痫的根源:痰、风、虚在 “打架”
中医常说 “无痰不作痫”。吃进去的东西靠脾胃消化,脾胃弱了,肉、甜食消化不了就成 “痰浊”。这是藏在身体里的 “隐形痰”,往上走堵脑子,人就容易犯病。
再说说 “风”。肝属木,主疏泄,像自然界的风,得顺顺当当。总生气、熬夜,肝容易 “上火”,烧成 “肝风”。肝风一 “动”,人就控制不住手脚,嘴歪眼斜,这就是癫痫发作的样子。
最后是 “虚”。肾是 “先天之本”,藏精气;脾是 “后天之本”,管吸收。俩脏腑虚了,好比家里没存粮,身体扛不住。肾虚,脑子得不到滋养;脾虚,痰浊难排出,癫痫就反反复复。
所以治癫痫不能光想 “止抽”,得从化痰、息风、补脾胃肾下手。下面两个小动作,就顺着这思路来。
二、第一个动作:揉腹托天,化痰通窍
这动作像伸懒腰,实则给脾胃 “减负”,帮着赶痰浊。
具体做法:
早上起床,平躺在床上,双腿伸直,双手掌心搓热。
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叠放肚脐上,顺时针揉 50 圈,力度轻,像摸棉花,别使劲按。
揉完后,双手顺肚子往上推到胸口,慢慢举过头顶,同时深吸气,感觉身子拉开。
举到头顶稍停,呼气,双手慢慢放下,重复 10 次。
中医道理:
肚脐周围是 “丹田”,也是脾经、胃经必经之路。顺时针揉腹,带动脾胃气机,像给停滞的水流搅一搅,让它重新动起来。脾胃动了,运化能力强,痰浊就生不出来,这叫 “治痰先治脾”。
往上推时,推着胃经的 “关元”“气海”,能把浊气往上带,通过呼吸排出。举过头顶,拉伸任脉和督脉,任督二脉通了,脑子清亮,不易被痰浊堵着。
三、第二个动作:踏地颠足,固肾息风
这动作跟平时跺脚不同,重点在 “颠”,能提肾气,压乱窜的肝风。
具体做法:
站地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眼睛平视前方。
脚跟慢慢抬起,脚尖着地,身体稍前倾,然后脚跟猛地踩地,嘴里轻 “嘿” 一声,感觉力气从脚底传到头顶。
踩时膝盖稍弯,别绷直,每次踩 10 下,每天做 3 组。
中医道理:
脚底板有 “涌泉穴”,是肾经起点,像肾的 “大门”。脚跟踩地,刺激这穴位,调动肾气。肾气得足,能 “固摄” 肝风,像用石头压晃动的火苗,风就小了。
“嘿” 一声是 “发声导气”,能理顺肝气。肝风乱多因肝气瘀,发声让气机顺下去,风就不易 “往上冲”。
四、日常调理:跟着中医 “避坑”
光做动作不够,得知道哪些习惯在 “帮倒忙”:
别贪凉:冰饮、凉菜伤脾胃,脾胃弱痰浊易生。夏天尽量喝温热水,吃热乎饭。
少熬夜:晚上 11 点到凌晨 3 点是肝 “排毒” 时间,不睡肝易 “上火”,肝风难控。尽量 10 点半上床,睡不着就闭目养神。
忌 “重口味”:过咸、过甜、过油食物让身体 “湿气” 重,湿气和痰浊是 “同伙”,让癫痫更难好。多吃山药、小米、南瓜等养脾胃的食物,清淡养人。
别憋着气:生气、憋屈时肝气易 “堵”。平时多到公园走,或找朋友聊天,顺顺气。肝气顺了,风就不易 “作乱”。
五、写在最后:癫痫不可怕,找对方法是关键
癫痫磨人,但不是 “没救”。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常藏在简单动作里。揉腹托天、踏地颠足,不花钱,不用打针吃药,每天加起来十分钟,谁都能做。
身体像棵大树,偶尔生虫子(对应发病)不可怕,好好浇水、施肥(对应调理),总能长出新枝芽。别慌别乱,跟着这两个小动作,一步一步来,身体总会给你惊喜。
本篇文章摘自公众号痫症指南汇总,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