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期间,作为开国中将的张震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议上,有人劝他站出来揭发彭德怀,但张震并没有这么做。那么,张震是如何回应这一建议的呢?
张震和彭德怀有着深厚的关系。张震出生在湖南平江,1930年7月,当时彭德怀和滕代远领导的红三军团进驻平江,准备扩充兵员。张震与家乡5000多名年轻人一起,加入了革命队伍,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整个红军时期,张震一直在红三军团服役,直到红三军团撤销,合并到红一军团。与彭德怀并肩战斗多年,张震经历了长征这一最为艰苦的时光。
正因如此,有人劝张震揭发彭德怀,认为他熟悉彭德怀的背景,掌握一些可能有用的材料,若他站出来揭发,肯定更具说服力。然而,张震却明确表示,虽然他是彭德怀的老部下,但当时自己的职务较低,充其量是一个营连级的干部,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彭德怀的高层决策。因此,他没有任何可供揭发的内容。张震的回答实际上是很客观的,因为当时他与彭德怀的直接接触并不多,甚至彭德怀可能根本没有认识他。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张震才逐渐被大家注意到。那时他成为了粟裕身边的重要参谋,并担任第三野战军的参谋长。这一时期,他的军事才干和贡献才逐渐被人们熟知。
1952年,张震被调入北京,担任了军委作战部长。作战部长不仅仅需要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需要对战争有实际的了解。在当时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张震希望亲自到朝鲜前线考察,了解战况,并向军委提出了申请。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批准了他的请求,并特意召见了张震,和他讨论朝鲜战局的形势,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显示出彭德怀对这位老部下的器重。
回国后,张震提出要亲自到前线作战,他希望能在朝鲜战场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彭德怀再次召见张震,同样批准了他的请求,并准备让他接替皮定均,成为志愿军第24军的代理军长。彭德怀特别和张震再次谈及朝鲜战局,分析了谈判与战争两种可能的结果,强调要随时做好打仗的准备。张震对此表示非常感谢,并表示一定会为红三军团争光,不负重托。
张震能够顺利前往朝鲜并担任重要职务,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彭德怀的信任与关照。彭德怀对红三军团的老将们一向关心,张震正是在这种支持下,得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不久后,张震就按照彭德怀的指示开始准备相关工作,随即启程前往朝鲜。返回国内后,张震继续在军委作战部工作,并在彭德怀的领导下继续努力。彭德怀曾自谦自己是“粗人”,但张震却始终认为,彭德怀在处理许多重大问题时,总是相当细致和周到。
1959年,彭德怀因庐山会议而遭遇困难,有人鼓动张震揭发彭德怀的所谓“反党”行为。然而,张震并没有站出来揭发。尽管外界对彭德怀的指控纷纷扰扰,张震依旧坚定地认为,作为下级,他从未见过彭德怀有任何“反党”的行为。反而,张震提到,当年彭德怀为何会放弃在国民党军中的高官厚禄,毅然投身革命呢?这一点恰恰证明了彭德怀的忠诚与信仰。彭德怀当时已经是湘军中的团长,月收入不菲,前途光明,但他选择了放弃这一切,投身革命,过上了艰苦的游击生活。彭德怀的这一选择,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因为他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与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作为彭德怀的老部下,张震始终尊敬他,深知彭德怀的一生是清贫和无私的。张震也看到了彭德怀被平反的那一天,这让他感到欣慰。更令人意外的是,张震后来也成了军委副主席,达到了与彭德怀同样的高度。这对彭德怀而言,无疑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
这一切也证明了,张震与彭德怀的关系不仅仅是上下级的简单关系,更是基于共同的信念与信任。他们曾一起战斗过,为革命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而这种深厚的情感与信任,最终化作了红三军团的荣耀与骄傲。
(参考书籍:《张震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