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13日电 题:贵州清镇民宿旅居:从“避暑落脚地”到“生活目的地”
作者 李锦明 陆劲松
在贵州省贵阳市清镇S湾的咖啡屋,点一杯罗望子美式咖啡,抬眼便是红枫湖波光粼粼的湖面;走进布依寨的民宿,指尖随着村民穿梭在蜡染布的蓝白纹样间,将非遗印记留在帆布包上;傍晚时分,溜进庭院摘一根自种的黄瓜,伴着烧烤的香气,静待夕阳漫过山头……这样的夏日日常,构成了清镇旅居人的生活片段。来自北京的王美华夫妇在上水村住了58天,临行前特意为村里的“家人”送上京味包子,这份眷恋,正是清镇民宿旅居从“单一避暑”迈向“多元生活”的生动注脚。
清镇S湾候鸟艺术营地
近年来,清镇市紧随“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贵阳市“全国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以“这么美、那么近,周末来清镇”为宣传口号,依托“三水萦城、四湖托市”的独特生态优势,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赋能、文化为魂、产业联动”的旅居融合发展新路径。
旅居新图景:从“落脚歇脚”到“诗意生活”的融合之变
清镇的民宿绝非简单的“农房改造”,而是通过业态、文化、利益的深度融合,使乡村既保留“乡土味”又增添“时尚感”。
在业态上,民宿已成为串联体验的“枢纽”:站街镇杉树村的“古埃蒙”民宿内,360°湖景咖啡屋飘散着“暮光森林”特调的香气,周末的落日音乐节让晚风裹挟着旋律,管家杨莲设计的“蜡染主题房”更是荣获全省技能大赛金牌;不远处的候鸟营地将沙滩、面包窑与咖啡屋巧妙结合,罗望子美式咖啡配湖景成为年轻人的“出片圣地”。如今,“民宿+”已形成成熟业态:加美食有烧烤农家菜的烟火气,加活动可体验滑翔伞、农耕采摘、篝火晚会,加创意可体验陶艺苗绣,加康养适合中老年长住,加景区联动天河潭、青岩古镇推出联票,全市26家乡村咖啡店今年已接待3.8万人次,“悬崖喝咖啡”成为新标签。
在文化上,清镇坚守“不丢乡愁”的铁律,同时注入时尚活力:红枫湖镇大冲村的“蓝白小寨”保留布依农房架构,用蜡染装饰墙面,蓝白映衬湖光,随手一拍便是“小圣托里尼”。更动人的是“活态传承”:平原哨民宿里,村民手把手教授扎染,让非遗从“展品”变为“伴手礼”;新店镇三合村的“红色研学+民宿”线路中,游客追完长征足迹,还能聆听老人讲述当年故事;“古埃蒙”的“捡垃圾换咖啡”活动,更让生态理念随体验深入人心。
在利益上,共富模式让村民共享红利。上水村的任大姐说:“以前闲置的老房,改造成民宿后每年分红3万多元,我当保洁每月还能赚3000多元!”这里的“4321”模式,使农户以房入股获得40%收益,村民组占30%,企业得20%,10%注入村集体基金;红枫湖镇大冲村的“811”模式中,经营者获80%,10%归村集体,10%用于生态奖励;新店镇中坝村的“631”模式按农户60%、公司30%、村集体10%分配。截至2025年8月,清镇市民宿旅居带动固定就业380余人次、临时就业约2700人次,人均日增收120元,闲置农房真正变成了“致富房”。
红枫湖畔的蒙安·夕舍
发展新跨越: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的成长答卷
从环红枫湖的农家乐“萌芽”,到如今贵阳市民宿旅居的“排头兵”,清镇用数据和事实,书写了产业升级的答卷。品牌矩阵初步成型,品质口碑双提升:已培育出国家乙级民宿“里查里诺”、省级金山级民宿“古埃蒙”,还有省级银山级民宿“未见山”“二十四度坞”,新店镇、杉树村分别获评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重点村。2025年推进的167户旅居用房提升改造,预计新增房间506间、床位540张,同比分别增长32%、26%,接待能力持续扩容。
客源结构也在优化,“长旅居”成新趋势。与传统观光游不同,清镇旅居主打“长住深度体验”:2025年1—8月接待的1.56万人次中,入住7~29天的占59.1%,30天以上的“长住客”占40.9%,重庆、四川、广东等省外客源更是达88.8%。客源群体也日趋多元:60.5%的中老年人为清凉气候和慢生活而来,29.2%的儿童热衷农耕体验,10.3%的年轻人追着网红打卡点与文创活动来。
乡村活力随之迸发,“流量”真正变“留量”。民宿旅居如同“金钥匙”,打开了乡村资源变现的大门:2025年上半年,清镇乡村旅游接待424.2万人次,实现收入34.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和12.88%。红枫湖镇右二村用“蒙德里安”艺术元素改造农房,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暗流镇矿山村打造“观瀑布、品苗韵、体验农耕”闭环,让小山村成为“网红村”,杉树村仅旺季车流量就达5000余车次,“森林里的洱海”名气越来越响。
湖城清镇景色
蝶变新密码:从天时地利人和到“标杆”的未来进阶
清镇民宿旅居的崛起,是自然禀赋、政策发力、市场驱动与村民参与的“合力结果”。
天时上,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北纬26度黄金区位,1200米平均海拔,夏季17-24℃凉爽气温,51.46%森林覆盖率,每立方厘米超1万个负氧离子,是天然的“避暑天堂”。“走马观花”游向深度体验转变,远程办公催生“数字游民”,大众对高性价比旅居产品需求激增,清镇恰好踩准了这一市场风口。
地利上,清镇作为贵阳“西大门”,距龙洞堡国际机场40公里、贵阳北高铁站26公里,30分钟可达贵阳核心区,3小时通达成渝昆,5小时覆盖珠三角,“周末旅居”触手可及。境内3个国家级4A级景区、恐龙小镇,加上石龙洞、羊皮洞瀑布等“小众秘境”,再配套杉杉奥特莱斯等商业综合体,“吃住行游购娱”一应俱全,既满足对自然的向往,又保障城市生活的便利。
人和上,多方合力凝聚起发展动能:清镇出台民宿管理办法及“一件事”办理方案,将证件办理时间从24个工作日缩至13个工作日,跑动次数从7次减至1次,至今已办结62件业务。引入善养时光等运营企业,培育20余家中高端民宿,用大数据匹配客群需求。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村民从“旁观者”变“参与者”,形成“共建共享”氛围。
如今的清镇,正以“芦小二·七大树”旅居示范带为核心,优化“一环两核四组团多点位”布局,推动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个旅居村寨、一个“两清两改两治理”示范点。道路拓宽、停车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升级等工程正在推进,智慧旅游系统与四季旅游产品加紧开发,“全季全域旅游” 蓝图日渐清晰。
“我们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将清镇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居目的地。”清镇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陈进说。从红枫湖畔的农家乐到如今的“生活目的地”,清镇民宿旅居的华丽蜕变,不仅盘活了乡村资源,更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完)